梅苹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李乐抬手敲了敲,里面传来一声和煦温和的“请进”。
推门进去,迎面就是闻过一次就让人记住的淡淡的檀香混着清雅的茉莉香气。
桌旁,梅苹正从保温杯往那只青釉杯里续水,抬头见是李乐,嘴角便弯起,“来得巧,茶刚温着。”
顺手拿起另一只干净的杯子,先是烫过,倒上琥珀色的茶汤推过去。
“谢谢师姐。”李乐在对面坐下,双手接过杯子,一股让心绪宁静的暖意透过杯壁传来。
等李乐抿了两口茶水,梅苹没多寒暄,从手边拿起一叠装订好的文件递过来。
“课题的立项书和初步框架,你先看看。惠老师跟你提过了吧?”
“新型经济时期乡村治理中的宗族发展研究,国社科的重点项目。”
李乐接过,快速翻阅着厚厚的立项书。
梅苹的声音轻柔,清晰,“核心是观察市场化和乡村治理转型双重压力下,宗族这个传统组织的嬗变路径和对基层治理的影响。”
“要回答的是,它在经济浪潮和现代治理体系里,是被冲刷殆尽,还是重塑再生,是负担,还是资源。”
李乐快速翻看着手中的材料,密密麻麻的调研计划、理论框架、预期成果目录。
“做的这么细?”
“立项不易。”梅苹双手捧着自己杯子,抿了口茶。
李乐这才发现,梅师姐的手极白,却又不是那种清冷的,而是带着暖光的温润,手指也长,纤细,似乎用那句腕白肤红玉笋芽,不是风流物不拈才能形容。
“重点在治理。”梅苹说道,“不再是单纯的社会结构或文化现象研究,而是要跟当前的乡村组织建设、矛盾调解、公共服务供给挂钩。”
“方向定了几个典型区域,闽南、赣西、潮汕,计划深耕几个样本村,看宗族房头的头面人物在这个时代如何扮演角色,是桥梁还是隔板?宗族内的经济互助、纠纷仲裁模式与官方治理体系如何碰撞、妥协或者共生。”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李乐,“惠老师说你是和田野调查的科目撞上了?LSE那边搞礼物流动和权力关系?”
李乐合上资料,嘿嘿一笑,“可不是就是撞了嘛。”
“我那选的田野方向就是闽粤同姓村落的仪式性礼物,祭祀、婚丧、建祠、集体活动,流动背后暗含的权力网络与人情债的转化。”
“本质就是看宗族内部,血缘名分下实实在在的资源交换和影响力博弈。”
“呵呵呵,你这是挂着人类学的名头,行的是社会学的事。”
“森内特老头倒也说过,不过克里克特教授觉得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算到谁的头上都行,无非是出发点的选A还是选B。”
梅苹眉眼微抬,看了眼李乐,微笑道,“看来,克里克特教授,很喜欢你。”
“可别,她那喜欢能要了人命的。”
李乐给梅苹讲了讲在那边受到的“关照”和“委屈”,唉声叹气的。
“得了便宜还卖乖?”梅师姐听李乐诉完苦,一句话点评。
“哎,怎么没人理解我呢?却构此、三楹小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多少凄怆啊~~~~”
“哈哈哈,这还能用在这儿?”
李乐笑了笑,“所以喽,这不正好落在师姐您这宏图大业的微观机制坑里么?”
“容我行个巧。我琢磨着,你这课题提供的区域、网络和部分资源,正好给我搭平台,能深入进去做这个微型权力深描。”
“反过来呢,我这深描的发现,就是嵌入到你画布上的具体图景,给你宏观的治理功能和变迁分析提供点血肉注脚。师姐,您说呢?”
梅苹看着李乐,拈动着手里的瓷杯,“惠老师说你想一鱼两吃。”
李乐摊摊手,带着点“无赖”的随性,“师姐你这锅汤够浓够广,我就借着热度炖一炖,还能添点鲜味不是?省时省力还互补,多完美。”
梅苹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谈不上讽刺,但也绝不是什么赞许,“你这算盘珠子打得.....省时省力,嗯,倒是实在话。”
“学术上的一鱼两吃不丢人,学问本就是要融通。但你得想明白,”梅苹话锋一转,语气依旧轻柔,却带着沉甸甸的提醒,“你那人、情、债的权力显微,和我这治理视野下的宗族嬗变,隔了一层透镜呢。”
“你是从个人互动策略、象征资本的循环积累往上看,我是从组织与制度的宏观结构、功能往深里推。勉强揉在一起,可容易串味儿。”
她放下茶杯,食指漫着柔光,轻轻点了点课题书的封面,“这是重点课题,不是大杂烩。它要的出拳方向是治理评估和政策参考。”
“你的田野如果只能解释一村一姓的人情世故,嵌不进我整体分析框架的核心逻辑链,那这点鲜味可有可无,甚至搅浑了一锅汤。别到时候你端上来的是盘红烧,我这课题需要的核心是清蒸。”
(http://shuyous.com/book/2464959-15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