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烟幕有效但不多,穿烟打击非死即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08章 烟幕有效但不多,穿烟打击非死即残

 

自己前脚派主力打村子,后脚就是安德罗部队的各种高性能打击兵器纷至沓来,前有自杀式无人机集群猛扑主力部队、后有察打一体无人机逮住炮兵阵地哐哐嗯炸。

这种放屁都砸脚后跟的倒霉情况,在安提加看来就根本不可是简单的巧合而已。

唯一能解释得通的理由就只有自己他娘的被算计了,被这狗日的酋长私通自己的好干爹安德罗下了套,早就谋划着扯旗造反只等自己打上门来上钩了。

只能说安提加能这么认为倒也不算奇怪,甚至是合情合理。

毕竟人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更精准来说就是脑补不出认知以外的存在。

从没接触过现代化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安提加,当然不会理解周正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索敌到指挥调度的一系列流程。

这就好比二战时期的狗斗飞行员脑补不出现代的超视距空战一样,既不意外也没什么好丢人的,纯属更先进战争科学的降维打击罢了。

但无论真实情况怎样,安提加自己认可与否,已经呼啸俯冲到艾布拉姆斯头顶的见证者-238集群,可不会管你这些有的没的。

轰隆——

第一声爆炸响起,车组还没来得及弃车逃生的第一辆艾布拉姆斯,被见证者-238正中炮塔后半部分穹顶。

这一位置上储存的是艾布拉姆斯的主弹药架,那门105毫米主炮的绝大部分弹药都存放于炮塔后脑勺当中,某些情况下装填手会为了取拿方便而给车体中也放几发炮弹,以求增强爆发装填射速。

尽管艾布拉姆斯的主弹药架是内置有防爆门和泄压阀的,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是弹药架挡板或者防爆门被打穿,且只是发射药殉燃而不是弹头战斗部直接殉爆的话。

那么顺利起效的泄压阀,是能泻走大部分的殉燃化学能,在殉爆来临前为车组争取到以秒计算的宝贵逃生时间的。

但是见证者-238这东西,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反坦克弹药,足足38公斤的战斗部装药量属于威力大得离谱。

就这么说,这38公斤的装药量别说是军用高能炸药了,你就是整38公斤含氮钾肥过来搁艾布拉姆斯后脑勺上点了,那照样能把这“地表最强艾布兰战车”脑袋搬家、发送升天。

重达38公斤的战斗部直击艾布拉姆斯的后脑勺,所造成的最终结果便是这辆倒霉的坦克,直接在一团强烈的火光烈焰中被彻底扯成了碎片。

巨大量破零件、装甲碎片、坦克残骸被冲击波冲得四散横飞,已经被炸得一分为二,只剩下前半部分还勉强保留原先形状的炮塔,则直接被掀飞上了十几米高空、飞出了足足四五十米远才轰然落地。

待到火光与硝烟散去,徒留原地的,只剩一个起码七八米见方的大弹坑,以及弹坑中已经被炸得完全没了样的车体碎片。

见证者-238本身的威力,叠加艾布拉姆斯的弹药和油料殉爆效果是如此惊人,直接就让余下那些刚开始逃窜,又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其它艾布拉姆斯车组看傻了眼。

“天哪,直接是——秒杀!?我们的坦克竟然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吗!?这太可怕了。”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坦克挡不住那无人机,这跟网上那些小视频不一样啊,不是坦克最少都能挨一下吗!?”

移动端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说极大地加强了普通人的信息获取面与获取速度,即便远隔千里之外,也能第一时间拿手机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动态。

这种情况在非洲也不例外。

而作为博纳特嫡系部队当中的翘楚,待遇优厚的安提加所率“太子旅”人员,从上到下基本都不差钱。

哪怕是普通大头兵,消费个廉价的智能手机丰富物质生活,那也完全在个人经济能力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这就使得这些操纵艾布拉姆斯的博军装甲兵,几乎都是上网看过各种特别军事行动的切片小视频的,对于自爆FPV创坦克这事虽没亲身经历过,可好歹也是“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的程度。

可网上视频里展现的,和现实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它就不是一回事。

视频里,俄国人的锅盖头坦克能脸接两架甚至三架自爆无人机,而仅仅只是被炸掉了爆反未击破主装甲,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自己倒车脱离火线,甚至开回己方阵地去修理。

但眼下,别说是两三架自爆无人机了,就是一架这么咣当一声砸下来,那骇人威力都足够把五十多吨重的105炮艾布拉姆斯撕成碎片。

这种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对当下的博军装甲兵们而言,就好比是网络女神好不容易约出来线下约会,结果一见面发现对方是防御增强型套件重型坦克一样。

面对长空之上呼啸而下的无人机集群“骇人轰炸”,就算这些博军装甲兵心里再怎么惊骇恐惧,眼下除了油门踩死、分散逃窜外也没什么其它办法。

好消息是,博军这些105炮的艾布拉姆斯,不同于后来那些体重上越来越肥的120炮艾布拉姆斯,防护虽然不咋行但体重上却轻得多。

五十来吨的战斗全重搭配上1500马力燃气轮机,功重比都他妈快干到30去了,战术机动性堪比轻型坦克,放在现代主战坦克中已经算得上是“动如脱兔”的那一档了。

胯下座驾超强的战术机动性,使得此时的博军装甲兵们虽然惊惧万分,但对于“我顶不住难道还跑不了吗”这事还是很有信心,觉得“优势在我”的。

只可惜,已经进入末端高速俯冲弹道的见证者-238们,对此等“优势在我”只想说“爷不认可”。

咻——

轰隆——

又是一架见证者-238,正中一辆极速逃窜中的艾布拉姆斯车屁股。

后者已经油门踩死,而接近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该被打中照样还是正中靶心。

巨大的爆炸直接把这辆倒霉艾布拉姆斯的屁股彻底粉碎炸飞,光从那台扭曲变形、拖曳着火光与黑烟的发动机残骸,被从动力舱里直接炸飞出去,飞了起码有二三十米开外才重重落地,你就知道刚这一下爆炸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整辆艾布拉姆斯从车体后部被一劈为二,因弹药殉爆而同样炸飞出去的炮塔不知所踪,在爆心点只留了半截粉碎状的车体残骸还在燃烧冒烟,证明这里曾经有一辆所谓的“地表最强艾布兰战车”存在过。

能打出这般效果只能说并不奇怪。

见证者-238的“卫星制导+末端红外追踪制导”这种复合制导模式,使其在进入俯冲弹道的打击末端、红外导引头开机运作后,抓的就是地面上各种对比明显的巨大热源信号。

此种情况下,博军装甲兵们把油门踩死,开着艾布拉姆斯以最大马力极速逃窜,使得动力舱热源信号被拉满至顶峰的行为,其实就和“战斗机被格斗弹咬尾然后开加力跑路”的情况差不多。

属于是只嫌自身的热源信号不够明显,被锁得还不够彻底。

当然,如此睿智操作其实也怪不得博军装甲兵们,毕竟谁能想到第一次实战撞见的反装甲自杀式无人机,用的居然是在各类型反坦克弹药里都极其少见的红外制导模式。

这就好比“穿越之我是秦始皇,然后提前安排了一堆刀斧手准备把荆轲砍了,结果没想到荆轲他妈的不讲武德直接端着PKM冲进来了”一样,这搁谁谁能想得到呢。

随着俯冲而下的见证者-238无人机越来越多,四散奔逃但却压根逃不掉,接连被锁定点杀的艾布拉姆斯们是一个接着一个。

仅一根烟不到的功夫,第一波次全部9架见证者-238就已完成打击,直接来了手9射9中没有一发脱靶射偏,成功拿下4辆艾布拉姆斯与5辆M113合计9个人头。

被炸懵圈的博军装甲兵们一听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终于结束了,寻思着这噩梦一般的场面可算是结束了。

可还没等着喘口气、喝口水压压惊,车际无线电频道里便再次传来了令人脊背发凉的惊声尖叫。

“又来了!第二波,天上还有无人机,朝我们来了!?”

“我他妈——”

虽然料想到事态可能没这么简单,敌人大概率不会错过这落井下石的大好时机。

但当负责指挥进攻部队的博军中校,听到敌人的第二波自杀式无人机来得如此紧促,已经飞临头顶上空开始俯冲轰炸之时。

依旧难掩愤怒与惊恐地一声叫骂脱口而出,同时还急中生智地想到了一辙、连忙下令道。

“烟雾弹!快!发射烟幕,然后全速机动规避!”

由于刚那第一波突袭实在是被打得措手不及,猛一下子还真没想到制造烟幕来掩护规避这办法。

稍微缓过神来了的博军中校,虽然仍不知道敌军那骇人自杀式无人机的制导模式、运作原理究竟是什么。

但却想起了之前赴美训练中,被未来科技教官所教授的“遇到敌情不明的被动挨打情况,放烟雾弹制造烟幕撤离准没错,无论如何,都一定比你待在原地被动挨打等死要强”,进而如此下令。

结果没想到,这一道命令还真就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起到了效果。

嘭嘭嘭——

一连串闷罐碎裂般的响声接连四起,安装在艾布拉姆斯炮塔左右两侧的烟幕弹巢全弹射出。

以极快的发烟速度,迅速在车体周遭拉起了一道严密的烟幕墙,将自身那庞大的体型与热源信号一并隐藏其中。

以白磷合剂作为发烟装药的抛射烟雾弹,所制造出来的烟幕还不一般,并非是一般的冷烟而是带有强烈热源信号的热烟。

如此大范围的热源信号一经铺开,所起到的效果近似于巨大量热诱弹密集射出。

作为一款主打消耗战的低成本廉价弹药,见证者-238本身的红外导引头并没有多么高端,可不具备透烟锁定目标红外轮廓这种先进红外导引头才具备的能力。

眼下被热烟幕墙一遮,直接就失去了精确锁定追踪目标的能力,等同于丢失目标。

但也别以为这样就能彻底逃过一劫了,事情对博军装甲兵们而言可没这么简单。

早在产品设计之初,伊朗人就考虑到了可能会在各种情况下脱锁丢失目标。

毕竟地面的红外信号环境相对而言,可要比天空中复杂得多,复杂战场环境下因为各种原因而脱锁是可以预料到的必然情况。

于是乎,伊朗人就秉持着“简单粗暴但有效”的设计思维,给见证者-238的自动飞控程序里做了“一旦目标脱锁,则沿脱锁前的最后目标方位进行直线打击”的设定,说简单点就是脱锁后改为惯性制导直至命中爆炸。

如此设定当然是有原因的。

毕竟地面载具单位就算机动性再强、速度再快,那也不可能比末端俯冲时处于高亚音速状态的见证者-238更快。

而脱锁的前提是已经锁上了,只不过在末端俯冲精确制导的过程中丢失目标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起码在当前状态下距离目标已经相当之近、瞬息可至了。

那凭借见证者-238重达38公斤的战斗部质量,这时候进行惯性制导打击就是完全可行的了。

38公斤战斗部的范围杀伤爆破,就算非直接命中炸不死目标,也能在目标逃出杀伤半径前用范围杀伤给它干残咯。

所以见证者-238之所以要装如此巨大的38公斤战斗部,倒也不是完全为了爆炸焰火更大图好看,而是真正能起到不低的实际效用的。

这种效用体现到当下的战场上,那就是刚打完烟,倒车出去还没撤多远的艾布拉姆斯们,直接被惯性制导、穿烟而出的见证者-238打击爆破,罩进了杀伤范围内。

非直击的爆炸确实无法直接摧毁皮糙肉厚的艾布拉姆斯,这没错。

但装甲挡得住不代表坦克上某些脆弱部位也挡得住,比如外置的光学观瞄设备和行走装置。

只要近失弹的爆炸距离够近,就算非直击命中也照样能有效毁伤这些部位,真正实现“非死即残”。


    (http://shuyous.com/book/2490787-9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