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稻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收稻子

 

日子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中旬,差不多就是收获稻子的时候。

青黄相接的稻苗中间夹杂着一根根金黄色的线,由稻谷列出队有秩序的挂在稻穗上。

金黄的稻穗看起来让人喜爱极了,且颗粒,黄澄澄的一片。

顾建国捏下一颗稻米,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嗯,不错,这一块半的土地,应该能收个两三百斤没问题。

实在是土地面积小,如果有一亩的地,收个八百千亩的也很正常。最主要这是现代科技的杂交稻子。

顾建国心里感叹,幸好有这稻子,让多少人不再饿肚子。

感叹归感叹,接下就是丰收时刻。

顾建国亲身演示怎么割稻子,顾盈有样学样,最后还是勉勉强强能看的过去。

不得不说,他顾建国的女儿还是有天赋的,值得表扬,被顾建国夸奖了一句。

顾盈歪着脑子,皱着眉头,缓缓打出了疑问号?什么天赋,种地的天赋吗?

上阵父子兵,在空间打响第一战。收稻子犹如打仗一般,看起来一点不轻松,实际上也挺辛苦的。

再次感觉到了比种苗还要棘手的事情。

稻叶子割破了顾盈的手臂,手背,都有了一条条斑驳血痕,可恶的是渗出薄薄细汗,感觉到了疼痛和痒。

就连脖子上和脸上都有轻微的感觉,脖子上一点不敢去挠,怕越挠越严重。

顾盈感觉有血痕的地方都开始发痒发热,没办法,只能手下加快速度。

顾盈第一次来割稻子没什么经验,老妈让她穿长衣长裤她没听,只是觉得一点稻子而已,看起来也不扎人。

最后顾盈实在受不了,还是带上了老妈准备好的长袖和手套。

老爸说可以只需要割稻穗就可以,但是她觉得稻草一起割下来也是有用处的。所以只能选择整棵从底部十公分的地方开始割。

两个人收本来就要快一些,所以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全部收好了。

稻子是收好了,可是怎么脱粒呢?

顾盈尝试性的点开窗口识别农作物,能够识别,但就是不能进行回收。

显示作物不符合回收标准,必须要进行脱谷。

只有在顾盈小的时候才用过脱谷机,还是人工脚动的那种,后面读初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引进了自动脱谷机。

C省属于平原和丘陵地区,所以稻田的模式一直都是梯田,利于保持水土不流失的状态。但是这就导致了大型收谷机只能在面积宽广的稻田作业,而梯田的稻田模式却是不适合。

一直以来都是人工加科技。属于半自动模式。所以奶奶老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的脚踩脱谷机,但是家里现在却没有一台自动的脱谷机。

想了想以后要是空间能种越来越多的稻谷的话,免不得要用全自动脱谷机,如果全部脚踩,感觉头皮发麻。有机会一定要搞一台收谷机。也不知道空间抽奖池里有没有这个东西。

顾盈扶着额头,感觉脑袋有点疼。需要囤的东西太多了,谁也不敢保证什么都面面俱到。

回来时间短,顾建国也不太了解谁家里有自动脱谷机,而且现在去借用的话,这个时间点敏感,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思来想去,还是拨通了李大娘的电话,李大娘接到电话后,皱着眉头告诉了顾建国:“全自动打谷机的话我只知道村里用的大概有张秀,蒋云兰还有刘乐章以及......”后面说的四五个人别说顾盈不认识,就连顾建国都觉得有些陌生。毕竟离开老家去外面发展了十几年。挂断李大娘的电话之后,两父子讨论了起来。

刘乐章是顾建国的老表,还去过他田里捡稻草,说起来,顾盈稍微有了一点印象。

如果放在平时收稻谷的时节,去刘乐章家里借,应该也是没有问题,可以借过来,但现在,就不是借脱谷机的时节。

很容易引来别人的探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顾盈和顾建国讨论后得出结论,要不然就去街上专卖农具店的地方再看看,要不就把奶奶老家的那一个老式脱谷机收过来先用着。

郭建国说现在也就二三百斤的稻谷,现在就准备用老式脱谷机一鼓作气脱完谷,过两天再去街上看看。

如果没有卖,那以后空间就少种一些,或者等有了再种。脱谷机这个东西,用处也就那么几天时间里,但是没有了它又是万万不能的。

顾建国和顾盈开上面包车就前往顾盈奶奶老家去。开了一段水泥路,随即拐进到了一条泥巴小路。

路边的野草肆意疯长,已经没过面包车的高度,能见度不是很高,顾建国只能慢慢开进去。

七弯八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顾盈奶奶的老家是老式红色砖瓦房,修建了有几十年了。

而且修建的是双层,房子墙角处已经长满青苔,砖面也已经变得黑漆漆。

两扇已经发黄发乌的木制门,上面还贴了两张门神画像,已经被时间侵蚀的看不出模样。

房子已经荒废了八九年的样子,在这之前,这家里的儿女就已经搬离了老家。

顾盈还有一个小叔,已经不在C省,早年出去闯荡做生意,那时候就不经常回来,爷奶生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爸妈陪在身边。这么多年早已经在别的省份扎根立身,还有一个姑姑,嫁的也比较远。

爷奶走了之后,姑姑和小叔也不怎么回来,跟自家联系也比较少。近几年老爸提起他们的次数越来越少。

末日来临,老爸想提醒他们多注意天气变化,要多囤粮食。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顾建国从身上摸出一把钥匙,看起来还比较新,从交给他之后,这把门钥匙就一直都带在身上。

打开房门,一阵腐朽的气味扑鼻而来。家里的家具也早已经都蒙上一层灰尘。

进屋左拐,就来到了一个杂物间,里面什么都有,以前装玉米的大坛缸,装鸡鸭猪饲料的木柜子,还有装稻谷的粮仓。

顾建国拿开木制的楼梯,终于发现了老式脱谷机。

就是有些许生锈,但是顾建国查查看了一下,基本上还能用。就是需要多抹上一些油。

把东西收进空间后,顾建国说还需要一样东西,随即找到了一个非常大,而且快到大腿高度的木桶,说叫打谷桶。

回到家后,顾建国就拿上油,用纸搓成一个长条,放进油里浸染,将纸条放在脱谷机旁边的齿轮上。

老式打谷机两边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齿轮,吃够油后,顾建国就把脚放上去踩了几下,老式打谷机前面脱谷齿轮转动起来。发出“呜呜”的声音。

试完可以用后,顾建国就拿出清扫一下灰尘,等待脱谷机和打谷桶清扫干净后,正式开干。

把桶拖到了一个平整一点的地方,再把打谷机放进去。在外面声音太大,顾盈打算就在空间脱谷就可以了。

顾盈将稻谷一把把递给了顾建国,顾建国伸手接过,然后把稻谷放进脱谷齿轮上方,脚一踩,脱谷机立马转动起来。

稻谷一颗颗的从稻穗上脱落下来,全部砸进桶里。还有一些被脱谷机弹开,也基本还是被桶的拦截下来。

顾建国踩了一会儿,汗珠就顺着额头一颗颗滴落了下来。大概半小时,已经打了四分之三。

顾盈觉得有点好玩,就让顾建国下来休息,让她上去踩一会儿。也想体验一下以前的人是怎么脱谷的。

顾建国点头示意让顾盈上来,两人交换了位置,顾建国帮忙递稻子,顾盈接过有模有样的学习踩起来。

不出五分钟,顾盈就觉得有点累,大腿有点酸软。于是换了一只脚踩,终于在换第三次的时候,稻谷打完了。

走下来的时候,差点坐在地上。这身体还好天天锻炼,不然要是以前那体质,不早就趴下了。


    (http://shuyous.com/book/2650254-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