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发放救济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发放救济粮

 

虽然村长说派发的不算多,但是在村里也是能解很多家里燃眉之急。

每次吃完粮食就要派家里的壮力出去买粮食。

虽然都是组团出去,也大大降低了村民遇害和被抢的可能。但是一些家里没有壮力的,只有老弱就只能跟随一起出去。

现在油价这么贵,都开不起车,电瓶车有些人家也不愿意借出去。

十几里的路,还是要走一个小时。还只能背一背篓粮食。就只能在定好的日期前省一省。而且现在村长已经固定日期,每周才出去一次。

李大娘家里只有两个人,省吃俭用现在家里粮食都还剩一半。而且她儿子也打来了电话,说单位暂时有事走不开,又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

得知家里情况得顾建国一家救助,日子也还可以的时候,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说等忙完这段时间,就回去把她和儿子接过去。

顾盈一家商量后,决定让顾盈和顾建国两个人出去领粮食。

村长说了,家里的人都可以拿上身份证和手机代领,但是每家人的户主必须去。

不需要全家人出动,再者发救济粮的同时也会有特警照看周边秩序。

根本不用担心出现问题,现在犯错一律严惩,在这方面也暗自告诫那些起坏心的人。

顾盈和顾建国画了一个妆,再穿上穿过没洗的汗臭旧衣服,放进人群里,根本找不出破绽。

顾盈的头发也就两天没洗,刚好油的不行。

顾建国刚刚才去锻炼了一身汗出来,身上早就粘腻腻了。

两人出了门,看见崔荣把大门锁好关好才转身离开。

来到村头集合的地方,是一个小院子。这边住的人最多。

已经来了不少人,正领着救济粮。顾建国前面排的两个就是表叔。

刘乐章自动放弃了原来的位置,来到了顾建国的前面。

“老表,这段时间在家呢。好久没看见你们了,你们家一个月现在要买几次粮食啊。”刘乐章也参加过村里的组团买粮食的行动。

只是一次都没有碰到过顾建国。

眼见老爸回答不出来,顾盈上前礼貌的喊了一声:“表叔,这么巧,您才刚刚来啊。”

又岔开话题“这次发的救济粮是什么啊?”

这一下子被打断,刘乐章也忘了刚刚的话,于是张口就回答出来:“听说现在救济粮的标准变了,现在的话一人能领两袋子米,两斤装的。”随后比划了一下袋子的大小。

顾盈见过,应该就是小袋装,随后被真空压缩抽了空气的那种。

那种只要不开封,保存起来还是容易的,三五年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还有两斤土豆和两斤红薯还有五包压缩饼干,还一家发放一瓶一点五升的纯净水。嘿,还不错。反正都是免费拿,无论多少也是可以的。”刘乐章乐呵呵的说道。

这些粮食再怎么也能顶三四天。

他们家五口人,儿子儿媳还有他的小孙子,人多自然吃的也多。

顾盈点了点头,认可的说道:“是还不错。”

如果能上超市里买粮食,还可以把救济粮留下来。

顾盈看了一下刘乐章问道:“表叔,就您一个人来啊。那您家里小孙子不抱着过来吗?”

小孩子没有身份证的家人抱过来就可以,同样发放一个人的救济粮。

“抱了,我儿子儿媳抱着呢,在前面。我在家里忙呢,这才过来。”说着朝前面排队人群努努嘴。

顾盈看了看,没看到。就算看到她也可能认不出来。因为她真的太久没回过村里了。

今天领救济粮人也很多,没看见李大娘和她孙子,问了一下刘乐章,他说李大娘领的早,他刚来,就看见李大娘领完就回去了。

只是顾盈和李大娘不是一个方向,所以李大娘领完是往村东头的方向走,自然顾盈也看不到了。

恰巧李大娘领完前脚刚走,没过几分钟顾盈两人才慢悠悠走过来。

就这么完美的擦肩而过。

就这么跟刘乐章聊聊天,不一会儿就排到头了。

刘乐章出示完身份证又关注了小程序,扫了一下之后领到了粮食和水。就跟顾盈和顾建国打了一声招呼就走了。

轮到顾盈,才看到桌子上还放了几张白纸,上面写了村里的名字,还写了户主,那一点五升的矿泉水就是发到户主的头上,以防有些人多领。

难怪刚刚看见只寥寥几人手上提了水。

顾盈也出示了自已和老妈的身份证,顾盈看见小程序上还绑定了身份证,然后扫了一下,领到了粮食。

顾盈从长裤子口袋里“哗啦哗啦”拿出一个大编织口袋。

发放救济粮的工作人员都看呆了,这么大的编织口袋竟然就这么水灵灵的掏出来了?

看着那裤子也不大啊,也不像放了这么大口袋的样子。

把东西全部一股脑的丢进编织袋,顾建国在后面看的惊讶了,啥时候放的他怎么不知道,莫不是从空间里面摸出来的吧?

不得不说,顾建国真相了。

把顾建国的那一份也放了进去,顾盈单手轻轻松松就提了起来,直接搭在了肩膀上,一动不动稳如泰山。

就好像编织袋里没有东西一样轻巧,看着周围注视过来的目光。

顾建国赶紧过去搭了一把手,把编制抢了过去,放在自已身上。

三十斤绝不算轻,也不是很重,但是对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来讲,多少还是有点重量。

再加上现在都吃不饱,连油水都少的情况下,力气自然也没有以前那么大。

主要是顾盈那一脸轻松用手提起袋子的画面让他们为之瞩目。

顾盈和顾建国到家后,把里面的东西都分类清理了出来。

然后放进空间。

之后,每个星期可以去领一次,这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温饱水平。

村里的一些人家从一天一顿两顿提高到原来的两顿,三顿。

就连家里很有储备粮的孟晓梅一家也都去领了粮食。

孟晓梅有些不太懂,明明自已家里吃的比这些领的还好,干嘛还要出去领呢。

孟军瞪了她一眼,便说道:“你懂什么。粮食永远不嫌多,你没有饿过肚子,当然不懂。”

以前自已跟自已爸妈那一辈的时候,也饿过不少肚子,可以说以前没什么吃的年代直接饿哭。裤腰带勒紧的不能再紧。

玉米杆子直接塞进嘴里嚼来吃,被逮到回家还挨了一顿打。

要是哪里能有点野生果子吃,不用洗,哪怕上面有虫子爬过也连忙摘进嘴里解饿。

哪像现在的人,吃东西还挑这挑那。东西差了也不吃。

孟晓梅也是个挑嘴的,现在这个坏习惯也好很多了。

想到这里,孟军五味杂陈般抹了一把脸,叹了一口气。


    (http://shuyous.com/book/2650254-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