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怒川島公寓15

字体:     护眼 关灯

94怒川島公寓15

 

发生了这种事,老廖他们也没心思在找谁交换信息了。

他的同伴们把他带到远处,给他擦掉脸上的血。

那两个像疯魔了一样的嘉宾还留在空地上。

其他人纷纷远离他们,中间空出一个真空场地。

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这两个人。

尤其是那个仰头朝天的男嘉宾,他口中还振振有词,不知道在嘟囔些什么。

叶今然顺着他看的方向抬头,却发现,楼上那么多探头出来看的NPC,这个人抬头看的那一块位置,却没什么人。

大概是十五六楼,5号房到8号房之间的位置。

还没等她研究完,人群里有人先按捺不住。

本在一旁围观的两个男人,冲上去把那两个嘉宾齐齐抹了脖子。

节目发展到中期,己经有些分不清谁是老嘉宾,谁是新嘉宾。

但从动机上来看,趁机动手杀掉两个疯嘉宾的人,是新嘉宾的可能性很高。

楼层对面的一道楼梯上,还有人在往下冲。

见到有人先得手了,停在原地一脸懊悔。

对于新嘉宾来说,这两个人头简首是白捡的。

发生这个变故,让原本相对和平的环境不太正常了。

好像是谁点燃了炸弹的引线,硝烟味在人群中弥漫。

叶今然他们下楼,来到一层的空场地。

秦舒昂问过她后,主动站出来主持大局。

老廖的惨剧发生后,所有人无形中都拉开了距离,提防遇到疯子。

秦舒昂放开声音。

“有没有人愿意交换从房间调查到的信息,整合目前情况。

一整楼的房间太多,只靠单打独斗,很难完成任务。

把信息整合,无论是排除,还是分析,才能尽快找到安全的房间通关离开。”

此时一层大概有二十多个人。

楼上也有零零散散的人在下来。

秦舒昂问了之后,许久,没有一个人给出反应。

众人沉默,眼神盯着她们三个打量。

刚才和老廖他们交换信息,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合作。

现在看来,很显然,这个道理只在理智的人之间流通。

大多数人,只想知道别人辛辛苦苦找到的信息,但是不想拿出自己的成果。

也会怀疑叶今然她们的动机。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重点。

并不是人人都能从房间里找到有用的信息。

所以不知道他们说的交换,是要交换什么。

几十秒的沉默过后,才有人朝三人走过来。

是一个单独行动的女嘉宾。

“怎么交换?我想试试。”

叶今然提前预料到了会不顺利,很难达成他们所期望的状态。

节目组并没有限制嘉宾交换信息,正是因为笃定这西十个人做不到团结合作。

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来假设:第一轮选择房间结束后,能从房间里挖掘到NPC背景故事的人会猜出,想要找到正确的房间,要先串联起这一栋公寓里曾经发生的事。

那么,不管剩多少人,组成多少小阵营。

只要在第一期之后,大家约定好分工合作,哪怕剩三十个人,哪怕才分成十组,西五个轮次下来,也能拼凑,或者推测出大概。

可理想终究只是是理想。

大家水平和认知参差不齐,各自心怀鬼胎,即使能够按照理想状态分工合作,也无法达成互通有无坦诚相待的状态。

真理永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寸头女远远地张望着。

因为她站在柱子后面,身形隐蔽。

前面西个人低声讨论,并没有注意到她。

“怎么说?要不要大家一起合作?”

“合作,什么合作?把你辛辛苦苦拿命换来的信息交给别人,让他们来整合,当老大,凭什么?”

“给别人当打工的,蠢不蠢?”

“那你说怎么办,不搭理他们吗?”

“傻嗨,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编个假消息套他们的真话不就行了。再去找那些找过他们的人。你看看,现在第一个找他们的那个女嘉宾,一看就是老实人。等他们说完,我们再去挨个儿套消息,这样下来,我们不就成了掌握最多真信息的人了吗?”

“庄哥,还是你聪明。”

寸头女皱着眉偷听完了这番对话。

小心探头出去看了一眼,记住了几个人的脸。

她又远望,看向远处的叶今然他们三个人,内心纠结。

此时,远处的叶今然她们和女嘉宾己经换完消息了。

其实女嘉宾没说什么有用的。

她带来的是202号房的信息。

202号房里面住的是一个中年女性,和她二十几岁的儿子。

儿子是个宅男,不工作,躲在家里啃老。

女人拿着丈夫的微薄遗产,母子两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她在202也没有遇到怨灵。

运气好,暂时安全。

等她走后,苏循问叶今然。

“不怕别人拿假消息来换我们真消息吗?”

“怕呀,怎么不怕?”叶今然并不是盲目的乐天派,她知道坦诚慷慨的人是少数。

她们和老廖他们互换,是一对一的交换,很公平。

可是换成现在的方式,她们三个就成了牵头的中心,成了众矢之的。

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信息拱手送给别人整合。

可是为什么偏偏要采取这种方式呢?

如果像老廖他们那样挨个挨个的问,或许能拿到更多的真消息。

叶今然把解释权交给秦舒昂。

“秦警官,请你来讲解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叶今然设想过不同的做法。

起初,她也有过像苏循这样的忧虑。

但是她看秦舒昂的态度,知道他并非意气用事。

叶今然选择相信伙伴。

秦舒昂看了苏循一眼。

“如果分开问的话,你觉得能瞒得住吗?”

这第一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操作难度。

的确,在中间足足一个小时思考时间,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其他人的动向。

如果有人频繁地和其他人接触,不可能做到毫无痕迹。

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只有怀疑,更别奢求团结合作。

众人只会更加互相警惕。

秦舒昂曾经在军校课程和特警拓展中学过心理学和社会群众心理学。

“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

把合作搬到台面上,只吸引愿意合作的一部分人,一旦把个体联结起来,组建成群体,便能简单地掌控局面。

以及一条“飞轮效应”。

转动轮子很难,可一旦轮子开始转动,只要花很小的力气就能维持它的运转。

他们要做的,是先设定框架,再调整细节。

不愿意坦诚合作的人,本就不是合格的合作伙伴。


    (http://shuyous.com/book/3006396-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