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拍拍额头,怎么给忘了啊!先翻书看看。
息污告以全善良
诫匿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雠忿以重身命
拿起书本反复朗读,又默写一次,才熄灯睡觉,做梦都在和那个“雠”字打架,笔画太多了,记不住。
秦墨白带着凌浅浅去县城参加陈嘉元的婚宴,热闹是热闹,就是没见着新娘子,听说新娘子还是官家小姐,席面也办的不错,十五道菜肴还有煲汤,凌浅浅吃的不多,主要是他们来之前碰到一个卖切糕的,本来说要10文钱的切糕,结果那切糕的人一刀下去切了20文钱的出来,都快吓死她了,幸好只是翻了个倍,不过这切糕确实好吃,她尝了一口之后,然后让卖切糕的人再给他切20文钱的,她先把赢钱交给了卖切糕的人,说多了1文都不给,这次那卖切糕的手稳了,不多不少,刚好切了20文钱的。
切糕吃多了有点儿不消化,一坐下就觉得有点儿胀气,所以她就吃了几口青菜,喝了一小碗汤,秦墨白也是一样的,他们随了二两银子的礼,还有一套笔墨纸砚,打算出去走走,这里有闹洞房的习俗,但陈嘉元是读书人,新娘子又是官家小姐,所以大家离席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并没有参与闹洞房,新娘在婚房气的帕子都快扭烂了。
该死的!
怎么连洞房都不闹,不是说永康县有闹洞房的环节吗?新郎的亲朋好友都会到婚房里来闹一闹,说上几句吉利话么?怎么到现在都没人进来,外面也静悄悄的,是怎么了?
秦墨白带着凌浅浅去成衣铺子给家里人挑了几双鹿皮靴子,那个冬天穿着暖和,还不进水,就算在雪地里行走,脚也不怕被雪水打湿,暖和的很,凌浅浅见做工还行,于是又多挑了两双。
铺子里还有卖兔毛披风的,她见那白绒绒的毛毛也很好看,也买了一件回去,就光着披风花了8两银子,可贵了,不过她现在也算个小富婆了,师傅给了他们好多小黄鱼儿,还没用呢。
她也陆陆续续卖了一些成衣的画稿,和床单被套的画稿,她实在是受不了那个被子了,夏天还好,冬天一到那被子就不好用了,1.5*2米,太窄了,1米5的床她可以接受,但1米5的被子不行,所以整个永康县,上至安岳府下至黄山镇都流行1米8*2米2的被子,或者是2米*2米4的被子,被面儿有拼接的有纯色的,有绣花的,款式又多又好看。
唯一就是没有拉链,被套一侧的中间留有开口设计的绑带,两边的绑带一绑,被套里的棉絮也不会露出来,十分方便拆洗,以前的被套又窄,每次还得先将被面儿和被皮儿拆卸了才能清洗,古话中说的面子和里子估计说的就是这个被套吧,反正无论是拆还是装都很麻烦,这个新的被套一出来,那简首可以用风靡一时来形容。
那些弹棉花的做棉絮的,也连夜改了弹床,将棉絮的大小改成了适合被套的大小,生意那是好的不得了。
凌浅浅主打一个方便自己的同时,还方便了别人,挥一挥衣袖,只带走白花花的银锭子。
在县城大肆采购一番,两人找了马车回镇上,再步行回秦家村,回到家时,还听到无忧在背着什么文字,聆听之后她感觉自己要疯了,你知道无忧背的是什么吗?
是《圣谕广训》!
洗脑16言!
法祖尊亲,孝思不匮,圣谕第一条,首以孝弟开其端。
其次咸和万民,用是申告尔等以敦和之道焉。
农桑者,衣食所由出也。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人不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故节俭尚焉。
故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固无人不在所教之中。
厚风俗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先端学术。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惟此伦常日用之道为智愚之所共由。索隐行怪,圣贤不取。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盖礼为天地之经,万物之序。
这洗脑洗的,她都会来上两句。
听了几句后实在是无趣,便招呼来霜霜,把今天买的东西分发下去,小丫头觉得冬日无事非要自己做些衣服,凌浅浅给带了布料回来,小丫头赶紧把布料抱回屋里,打算从明天开始做衣服。
凌浅浅洗漱过后换上拖鞋,找来画纸,她想把无忧背书时的样子画下来,明天还得把霜霜做衣服的样子,也给画下来,等她以后出嫁的时候再送给她。
时间一晃便进入冬月,冬至那天,将老道士请下山,中午吃羊肉汤锅,晚上吃饺子,凌浅浅还炸了小鱼干,酥酥脆脆的小鱼干儿一吃就停不下来,小黄好话说尽才要到一碗,被它当宝贝一样藏起来,时不时吃上一根,逗的大黑追在后面撵着它满村子里跑。
村子里的村民也不怕黄鼠狼,知道它是凌浅浅养的,也不偷村里的鸡,乖巧的不得了,碰到有好吃的还主动喊它过来,比大黑还受欢迎。
冬雨纷纷落,寒气渐渐浓。
冬雨淋漓滴,冷风瑟瑟声。
天空阴沉沉的,像是堆满了云雾,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天要下雪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天空中褪去阴沉,变得亮了起来。
下雪了。
跟第一次下的雪不一样,雪白的雪粒扑簌簌的往下落,很快草地上就铺满了一层浅浅的白,踩在上面还在上面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凌浅浅在灶屋里点燃了碳盆,和霜霜烤着火。
秦墨白去学堂接无忧,雪下的这么大,如果不撑伞的话,衣服很快就会湿透。
几乎是一夜之间,山野和大地之间便铺上了一层雪白的银光。
气温也骤降,真正的冬天到来了,在农村里,家家户户为了抵御严寒都闭门不出,又被称之为窝冬。
反正背靠大山,也不缺柴火,村里人早就囤够了,足够一家人过冬用的柴火,些人家还将未燃尽的木柴闷成了木炭,实在是在家待的无聊就会挽着个烘笼子,里面加些木炭,去别人家溜达聊天,木炭上面盖上草木灰,一笼子木炭要蓄热好几个时辰,要是热度不够的话就用棍子稍微拨开一些,木炭见了风就会重新燃起来。
反正像这样的烘笼子秦家也有几个,晚上霜霜都会把烘笼子装满木炭给无忧取暖,等他睡觉的时候再把烘笼子提出来,以防木炭中毒。
(http://shuyous.com/book/3040453-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