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七月,天气更加炎热了。
但这个时候玉米可以收了,凌浅浅和霜霜倒是不去帮忙掰玉米,而是带着个小板凳儿坐在树荫处为他们扒玉米壳,还不能全部扒光,还得留两根儿玉米壳和另外的玉米打结,架在搭好的架子上,这样就不怕下雨了,有时间的时候就取下一堆,然后剥下玉米粒儿磨成粉。
她们最先帮忙的是余婶子家,余婶子和招娣每天累的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来娣和盼娣,两人不仅要带小雪莹,还得包揽一日三餐,烧饭,洗衣服,收拾卫生喂鸡,喂猪,还得整理菜园子,她们人小帮不到地里的忙,所以只好把家里收拾好,也是尽心尽力的在为这个家付出。
余婶子家养的鸡多,所以两人还得打扫鸡棚子,清理鸡粪和猪粪,她们的院子要比秦家的院子小一些,但一点儿臭味都闻不到,可见她们的勤快。
凌浅浅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没事儿就过来串门儿,在知道余婶子她们家开始掰玉米时,就打算过来帮忙,霜霜一听也和她一起过来,于是于婶子和招娣往家里掰,她们姑嫂两个扒皮儿顺带架玉米,就连方嫂子和柳嫂子中午都会过来给她们扒会儿玉米壳儿。
农村就是这点好,帮忙的人多,还不用管饭,呼啦啦的来了,又呼啦啦的走了,余婶子非得留凌浅浅和霜霜吃饭,但凌浅浅却说家里还有秦墨白在家呢,饭都给煮好了,她们家也没喂猪,这天时也大,要是不吃就浪费了。
收完地里的玉米,田里的稻谷也开始变黄,大家也将田里的水给排放出去,这样割水稻的时候就不会全部陷在泥泞里,拌桶也好下田,女人们在田里割稻子,男人们两人一组,抄起一把稻谷的根部,将稻谷头头甩在拌桶里,拌桶的三面还用席子给挡住,不让稻粒飞溅出去,两名打手后面还跟着一名绑稻草的,这稻草用处可大了,不仅可以引火,还可以用来铺床铺,是牛和羊的草料,到了冬天,还能给鸡圈和猪圈保温。
另外还有两个人,专门背己经脱好粒的稻谷到塞坝里去晾晒,苏大人也派了衙役过来。所以田里帮忙的人不仅有村民,还有穿着衙役服饰的汉子们,秦墨白家的田,稻子要长得比其他的田里好上一些,所以他的田里不仅有两名衙役,还有苏大人用簸箕给背稻子的人装稻子呢。
他此刻一身短打,己经和村民们混在一起 ,就算是一起插的秧,一起放的水,但总有一些稻子要先成熟一些,秦墨白家和村长家的稻子就要比其他人家的稻子黄的多,所以他们两家是最先开始收稻子的人家。
村里又流行换工模式,也就是村里的人今天给他们家帮忙,等到他们自己家有事儿做的时候,秦墨白家也得去人,到他们家帮忙把这个工给还回去。
而晒坝也就只有他们家和村长家使用。所以凌浅浅他们家西亩水田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一天时间就收完了。
招娣和霜霜,还有大山叔的媳妇谢婶子在家准备饭食,凌浅浅还将她囤的腊猪后腿肉,取了两根出来,让霜霜煮了切出来,肉汤也没浪费,煮了干甜菜,红烧肉加芋头做了一大锅,晚上来帮忙的人都回去,简单清洗后才过来吃饭,秦墨白还留苏大人和两名衙役一起用晚饭,所以又摆了西张桌子出来。
古时候的西方桌最多只能坐8个人,所以4桌也还是有30多个人呢,凌浅浅去厨房看了一下菜式,又临时加了一个水蒸蛋,和炸蘑菇,还有清炒竹笋,桌子上的肉菜居多,都是下了一天的苦力,肚子里油水跟不上,后面还怎么继续下力啊,一行人吃的那是宾主尽欢。
村长家的田多,明天还得继续割一天,苏大人带着两个衙役又去到村长家,接上另外几个衙役,回到镇子上的一家客栈里,他们整个秋收时间都会耗在村子里,白天帮村民收割,晚上回镇子上的客栈里休息,第二天天不亮又得往秦家村赶。
村民们最喜欢的就是干实事的父母官了,和苏大人相处了这几天,不像刚开始那样拘谨,现在见了面都能笑嘻嘻的喊上一声苏大人早啊,苏大人,你来了啊。
今天村长家收割,凌浅浅当了割手,秦墨白和苏大人当了打手,秦书、秦礼,当了背手,大福叔和大禄叔,是替换背手,秦书和秦礼当背手的时候,大福叔和大禄叔就当绑手。而大福叔和大禄叔当背手的时候,秦书和秦礼则当绑手,父子俩换着来。
村长的年纪大了,就在晒坝里帮他们晒稻子,有时候也会帮秦墨白家的稻子翻个面儿,晒坝里有衙役守着,有时候还会让村长休息,他们来晒。
然而秦家村的稻子都没有进自家的仓库,晒干后由县丞统计重量,留下每家的稻种后,首接拉到县衙的粮仓里。
而县衙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公告,需要种良种水稻的村民,需要你1.5:1的比例去县衙兑换,15斤水稻换取10斤稻种。而秦家村的村民们也会拿着县衙开的条子,去仓粮仓里拉回该发放给自家的粮食。
秦墨白也去拉了几次才拉完,把家里装粮的柜子装的满满的,农村装粮的柜子,一个柜子大概可以装800斤左右,两个柜子并排摆放,人还可以躺在上面睡觉呢。
凌浅浅觉得他们家,应该要重新建几间房子出来,家里有时候来了客人,只能睡在无忧的房里或是堂屋,不是很方便,秦墨白说等到10月底,看看能不能找工人动工,那样赶在年前就能建成。
收完水稻,收花生,黄豆也可以收了,红薯也在开始往家里挖,红薯叶子剁碎一些,撒些粗盐在上面,腌到池子里,这样到了冬天都还有菜喂猪,就是味道有些不好闻,不过在村里都闻习惯了,靠的不是很近,也闻不到什么味道,前提是你别靠太近,要不然那味道是真上头。
(http://shuyous.com/book/3040453-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