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 章 香消玉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 章 香消玉殒

 

县里最近有一件丫鬟弑主案,其原因是丫鬟怀了孕生下一个男孩,而小姐却把丫鬟的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着,说一个丫鬟生的孩子上不了台面,而自己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好歹也是县令的小姐,孩子认她为母身份也会得到重视,而那个小姐将孩子抱过去后,也不管孩子,只要他活着到邹家来人接她们就好。

那丫鬟见不得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哭的那么可怜,他还那么小,冻天多冷啊,脸的哭??了,都有冻疮,丫鬟求小姐让她把孩子抱回去养,等到邹家来人再把孩子给抱过来,可小姐却说,小孩子最认生了,如果她抱回去养,万一不认自己怎么办,反正就是不让,孩子没奶喝,天天就喂些米汤吊着一口气。

最后那丫鬟实在是受不了,去买了一包耗子药下在小姐的饭食里,好巧不巧的是,小姐吃饭的时候拿筷子蘸了一点米汤喂给孩子,还说着不是喝米汤挺好的么,小姐是毒发身亡了,可孩子那么小,也中了毒,活不了多久了,丫鬟伤心欲绝,把那小姐做的事抖落了个干干净净, 最后还在县衙来人抓她的时候,一头撞死在陈家的大门口,最后留下个婆子带着个活不了多久小孩守在陈府。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凌浅浅怎么也想不到陈秀华居然会走到这一步,当初见她的时候,那个站在母亲身边,轻移莲步,神态娇羞的女子,怎么也不能和最后因为嫉妒而扭曲的面庞结合在一起。

那个喜欢上了一个不喜欢她的人,为了得到他一次正眼相看,自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后来在那条路上越行越远,不仅伤害了别人,最后也伤害了自己。

凌浅浅看着坐在车厢里的秦霜霜,少女明艳的脸上露出微笑,而她的微笑就像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清澈的眼神中透出温柔和善良,她不知道该怎么好保护好霜霜的这份天真烂漫,只能给她灌输一些女子自信,自爱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凡事应该自己去创造辉煌,不必依赖任何人。

她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其实在一段感情里,女人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不能将自己的心态摆正,就会失去自我,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可陈秀华与秦墨白之间连感情的基础都没有,全是她自己一人的单相思,凌浅浅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陈秀华了,她没有资格也没有立场去评价她。

马车驶出县城往南方而行,天屿山在南方,属于平南郡王的管辖之地--南岳府--隆安县,挨着南辽国,平南郡王一首镇守在南岳府,自从皇帝登基后就没有回过京城,为皇帝老儿守着这一道防线,甚至有传言说平南郡王一日不离开南岳府,南辽国君就不会对大晟国进攻。

南方气候温暖怡人,秦墨白和凌浅浅他们三人刚出安岳府,又碰到一些逃荒的百姓,他们大多数都是房子被压塌的,庄家也都被冻死了,有的人想要到安岳府安家落户,因为安岳府有一种新的良种水稻,亩产可达千斤以上。

有一部分人则觉得冬天太冷了,他们要迁移到南方去定居,所以都收拾了自己的全部家当, 和族人们一起迁徙。

秦墨白却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跑这一趟,房子塌了,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那些家里遭了难的百姓,朝廷也会给予减免一定的税赋,而安岳府也在尽力的帮助隔壁临县,他们真正想要逃避的是朝廷的征兵。

自从去了一次京城,他也知道京城如今的局势也比较紧张,皇帝老了,太子也己经快到而立之年,在这个位置上等了10年,还有好几个兄弟对他那个位置虎视眈眈,就比如说三皇子一首就把野心摆在明面上,还有六皇子和七皇子,如今也大了,也是可以拼上一拼的,而皇帝最喜欢的则是五皇子,听说今年还会为几位皇子选妃。

这选妃可不得了了,因为皇子们一旦选择了正妃成了亲,就意味着要封王了,而封了王就要前往各地封地,无召不得回京,而封了王就要有自己的私军,那么这些军人从哪儿来?

当然是从各地征来的呀!

所以好多百姓不想被征兵,所以就借着这次雪,灾怂恿家里人一起逃荒,那些想要去南方的,有一部分是觉得路程远,那么花费的时间也多,说不定还在半路上家躲过了征兵一劫呢,哪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你可以逃,但我也可以抓啊,又些户籍地的官员请各府城镇军到处去抓这些逃荒的人,抓到一律遣返回户籍地。

秦墨白有县衙和安岳府给的路引,他们倒是不怕的,路上有一些流民还想抢了他们的马车,以逃避官兵的追捕,可秦墨白和凌浅浅也不是吃素的,对付他们还不是手拿把掐,分分钟的事儿。

不过凌浅浅和霜霜看到那些带着孩子的妇人们,心里也不是滋味儿,有时候看到冻伤特别严重的,她还会给上一小罐冻伤膏,在路过人多的地方还会熬上一锅去风寒的草药,分发给大家喝。

凌浅浅甚至还劝过他们中间的一些老人,说她这里有十几斤良种的稻种,如果他们返回户籍地的话,可以把这些稻种无偿的交给他们,让他们回去安心的种田,现在赶回去育秧苗还来得及。

有一些领了他们的水稻,便和家里人商量回了户籍地,还有一些人也领了他们的水稻,但是继续往南方出发,不过水稻却被他们保管的很好,并没有去换钱或者是磨成米给吃了。

还有好些人拒捕,被官兵当场杀害,现场也是哭嚎声一片。


    (http://shuyous.com/book/3040453-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