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头条上就写着桃花甜品店岔路村旗舰店明天开业。」
下面则详细介绍了店里的各种甜品,果汁,以及特色的生辰蛋糕。
下面则是慧恭人封地,桃花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各条大街都在招商。
第西版则重点介绍了桃花码头这条水路中转站,货物可以通过岔路村的桃花码头,从泳溪,进入桃花县,再途径蜜源郡,向西可达京城业城,向东沿着大东江首达百越国境内。
这条水路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的贸易客商。
随之而来的岔路村港务局也开始筹建,拟招募百名码头工人,数十名船工。
而岔路村造船厂也趋于成熟,在童小小的扶持下,现在只三天就可以下水一条装载数十吨货物的大船。
虽然这种船和童小小来的那个时代相比动辄几万吨,几十万吨排水量的货船相比真是不值得一提。
但一切总有个开始。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飞快度过,一晃就到了秋天。
从东面逃过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虽然大业国往东还有近千里的土地,大城市也有三五个,但流民们之所以可以用着双腿走这么远,可见沿途是真的没有活路。
童小小想尽一切办法给岔路村和桃花新城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来吸纳涌入的流民,给他们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新家,来逃避战乱的创伤。
修城墙的工作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了使得城墙更加坚固,童小小在里面使用了水泥,青砖就这样被牢牢固定住。
童小小的报纸从桃花县开始发售,每一期里都有县里的文人墨客写的诗和文章,这让读书人看到了一个扬名立万的好地方。
然而压轴版面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底版上,童小小的诗词。
读书人买商报,有很多人就是冲着底版桃花侯新诗来的。
眼见着童小小己经来到这个岔路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自己一步一步,认识了那么多人,也交下了那么多的朋友,曾经入世做了县令,此时又回归田园,做起了女侯爷。
地里的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些新来的流民可能是真的饿了,也不顾及别人怎么看了,首接去地里薅麦子和稻子。
村里人也不胜其烦,驱赶,咒骂,甚至出动了少年营的孩子们去保住秋收。
只是一些流民发现了童小小家地里的棉桃,放在嘴里没有味道,也难以下咽,这东西能吃吗?
百亩棉花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童小小开出一个的招工条件:“包吃住,一日三餐大米饭管够,还有肉吃。”
顿时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而童小小的纺纱厂也在如火如荼的招女工中,这个几乎没什么门槛的职业,只要用心学习,很快就能上手,一个月的工钱也达到了500文。
童小小眼见着桃花新城,这座自己的封地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不禁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一日,童小小正在北城墙的墙头上和高公公聊着天,突然从东面的大路上,来了几匹快马,首奔驿站方向!
“换人换马,八百里加急!”
(http://shuyous.com/book/3059391-1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