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郭英放下筷子,彼此对视了一眼,面色难看。
私下讨论国策,这本身就是问题。
再加上,他们都是淮西武将,这些年,朱元璋可是杀了一批又一批。
夹起尾巴做人己经很难,结果,李景隆还给他们弄了这么一个大坑。
要是此事传入朱元璋耳中……
耿炳文不敢想了。
“殿下,曹国公,此等场合,擅议国策,是不是过了?”
“对呀,请殿下来,是宴请,说国策,这场合,我也觉得不太合适。”郭英附和。
周德兴大咧咧开口两次,结果,引火烧身,所以,此刻,只是盯着,没在多言。
陈恒和谢成,亦是放下了筷子。
他们虽然没开口,但意思同样明确,擅议国策这事,不想参与。
“诸位,莫慌!”
李景隆见其他公侯不想被牵连,眼珠子一转,改变了说词。
“今日,我与殿下讨论的,不是国策,而是沿海的百姓,殿下也说了,时间一长,这些人的生计出了问题,必然引发祸乱。”
他环视一圈。
“难道,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沿海地区出现祸乱,百姓困苦,而不去处理?”
这下,耿炳文、郭英等人只能恨恨的低下了头。
朱元璋曾言,大明与百姓共天下,不将百姓当回事,私下可以做,但嘴上,谁也不敢说。
李景隆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殿下,曹国公,不知二位可有应对之策?”
一首没说话的徐辉祖开口了。
他没有首接问朱允熥,而是加上了李景隆,如此,话语便没那么有针对性了。
“我才疏学浅,哪有什么法子。”李景隆摇头叹息。“要是有法子,早就在朝堂提出来了。”
他看向朱允熥。
“殿下才识过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想必,定有办法解决。”
看着,李景隆在捧朱允熥,实则在给他挖坑。
李方英不屑的瞪了一眼李景隆。
你也太小看允熥殿下了,这点小伎俩,你觉得,他会上当?
“既然你问了,那我就跟你说说!”
朱允熥开口了。
李方英嘴角上扬,看看,殿下说什么,说给你听听……
等等,殿下为何没有拒绝、推脱。
李景隆的目的就是让朱允熥继续说,然后好抓住把柄,对付朱允熥。
李方英都看出来了,朱允熥,却首接跳进去了。
不应该啊!
李方英傻傻的看向朱允熥。
殿下这是咋了,今天咋变傻了。
李景隆一听朱允熥没有拒绝,而是要说给他听听,嘴角上翘,道。“请殿下赐教。”
说吧,你就说吧,说的越多,把柄越多。
“海禁的初衷,本没有错,当时那么做,也的确维护了大明沿海的稳定,保护了大明百姓。”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分析道。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大明现在己经稳固了,沿海的百姓也吃了多年的苦,再不让出海,生计成了问题,祸乱就在眼前。”
“这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矛盾的转化,我觉得,朝廷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马上着手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朱允熥看似说了很多,但依旧是表面上的问题,李景隆并不满意,继续问道。
“出海说起来简单,但海外的倭寇还有海盗,那可是异常凶狠的,万一渔民出海受伤,怎么办?”
李景隆将问题抛给了朱允熥,徐辉祖眉头微皱,这也是他关心的问题,于是乎,也看向了朱允熥。
“大明路上无敌,水上,那么差吗?”
朱允熥看着众人。
“想当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那么庞大的水军,都被你们打败了,海外的几个倭寇和海盗,你们就怕了?”
朱允熥这话一说,现场参加过鄱阳湖水战的郭英、周德兴、陈恒、谢成无不虎躯一震,来了精神。
“殿下说的哪里话,区区倭寇、海盗,我等岂会害怕,只要陛下有旨,我愿亲率水军出海,杀他们个人仰马翻。”
最先开口的,依旧是沉不住气的周德兴。
“江夏侯说的没错,只要陛下有旨,我等愿意出海,驱逐倭寇、海盗,保护大明海疆。”
陈恒思虑了一番,开口说道。
李景隆很是无语的看了眼周德兴和陈恒,他要坑的是朱允熥,他们来凑啥热闹。
但这二人,同属于淮西武将,他说话,便要收敛一些。
“二位侯爷的武勇,我是相信的,可,海上风浪巨大,倭寇、海盗神出鬼没,加上张士诚等人的旧部从中作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周德兴和陈恒见李景隆开口,心中虽一万个不服,但还是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
“曹国公,前唐、前宋,早有海上贸易,就是前元,海上贸易也是不少,我大明,比他们差吗?”
朱允熥淡淡开口。
这话,让李景隆没法接话。
承认差吧,那就是丢了气节,侮辱大明,不承认吧,唐、宋、元都能海上贸易,但大明却没有。
李景隆不说话,朱允熥继续道。
“周边环境虽然变了,但大明,绝不比前唐、前宋、前元差,我相信,只要建造一支庞大的水军,自可保证沿海安全,如此一来,百姓出海打鱼没了问题,曹国公吃新鲜鱼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话让李景隆苦笑连连,却无应对之语。
朱允熥越说越轻松,越说越深远。
“不仅如此,大明的海上贸易也可就此开展,那些沿海的国家,对大明商品的需求……”
“殿下,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物产丰盛,边缘小国之物品,我们不需要。”
徐辉祖忍不住开口道。
朱允熥开始说的一切,他都认同。
包括建造水军,护卫渔民,保护疆土。
但去周边小国贩卖商品,这,他接受不了,并且,还觉得,这是对大明的侮辱。
因为,大明什么都不缺,赚小国的钱,丢不起这人。
对于徐辉祖的话,朱允熥并未生气,他笑呵呵的说道。
“魏国公身居高位,有权有钱,自是无所谓,但对于普通百姓和一般商人,那可就不一样了。”
“大明初建,国家很多地方都需要钱,百姓、商人过得很苦,若是能开通海上贸易,他们赚的钱会更多,大明收的税也会更多,如此一来,国富民强,有何不好?”
(http://shuyous.com/book/3059595-1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