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凯旋之仪 第五节:庆功盛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凯旋之仪 第五节:庆功盛宴

 

暮色浸透大明宫的飞檐斗拱时,含元殿内己是灯火通明。三百六十盏鎏金宫灯将穹顶的蟠龙藻井照得金碧辉煌,波斯进贡的水晶吊灯垂落万千光晕,与地上铺就的孔雀纹波斯毯相映成辉。唐太宗身着常服,冕旒轻垂,在龙椅上抬手示意,六名宫女立刻转动青铜机关,十二扇紫檀屏风缓缓分开,露出摆满珍馐的长案。

"今日不设君臣之礼,只叙家国同庆!"帝王的声音带着难得的朗笑,震得檐角风铃叮咚作响。陈玄策率出征将领鱼贯而入,玄甲上的征尘虽己洗净,却在灯火下泛着久经沙场的幽光。玉符在他腰间微微发烫,符文光芒透过衣料,在地面投下细碎星芒,竟与殿中地砖镶嵌的夜明珠遥相呼应。

殿内 suddenly 响起清越的羯鼓声,二十西名西域舞姬戴着缀满绿松石的银面具登场。她们赤足踏过洒满玫瑰花瓣的地砖,金铃脚链随着旋转发出细碎声响,舞姿融合了天竺的柔媚与波斯的奔放。当舞姬们展开绣着迦陵频伽鸟的长绸时,玉符光芒暴涨,符文在空中勾勒出真鸟振翅的虚影,引得席间百官纷纷离席观望。

"陈卿,这是朕命尚食局研制的'西域八珍宴'。"唐太宗亲自执壶,为陈玄策斟满夜光杯,杯中葡萄酒殷红如血,"驼峰炙配天竺藏红花,波斯胡饼夹碎果仁,还有这用恒河水酿制的桂花蜜酒..."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悠扬的箜篌声,十二名乐工抬着西域特有的琉特琴鱼贯而入,琴弦拨动间,竟奏出《秦王破阵乐》的异域变调。

酒过三巡,天竺质子们纷纷起身献礼。鸠摩罗什展开一卷用孔雀羽毛书写的《大唐西域记》梵文译本,每片羽毛都用金粉描绘着玄奘法师西行的场景;阿难陀捧出檀木药箱,当众演示天竺接骨术与大唐针灸的融合技法;达摩则与军中武将切磋武艺,他手中的唐横刀挥出天竺战舞的韵律,刀锋劈开空气时,玉符光芒竟化作金色剑影与之共鸣。

"好!好!"唐太宗击节赞叹,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转生光,"昔年张骞带回胡麻苜蓿,今日陈卿引来天竺文明,此乃我大唐气象!"他抬手示意宦官,取出一卷黄绫,"朕己下诏在长安建'西市天竺坊',准质子们开设医馆、书院,两国学子可互学互鉴。"

殿内气氛正酣时,玉符突然发出清越鸣响。符文光芒化作流光,在空中投射出丝绸之路的动态地图:敦煌的驼队扬起漫天黄沙,曲女城的佛寺钟声悠扬,埃克巴坦那的商队满载而归。更令人惊叹的是,光芒汇聚成玄奘法师与天竺戒贤论师辩经的场景,梵文与汉文的经义在空中交织成璀璨的星河。

"陛下,这玉符实乃天赐神器!"礼部尚书激动得胡须颤抖,"昔有和氏璧传国,今有此符护佑万邦!"此言一出,席间群臣纷纷离席跪拜。陈玄策却躬身道:"非玉符神力,实乃陛下仁德远播,方能感召西方。西域诸国愿与大唐结盟,皆因仰慕我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度。"

唐太宗闻言大笑,命人取来西域进贡的夜光杯,亲自为群臣斟酒:"来,饮了此杯,共庆这太平盛世!"酒水入喉,辛辣中带着蜜香,恰似这横跨万里的征战岁月。当杯中酒尽,殿外突然绽放起璀璨烟花,波斯进贡的硝石与大唐火药交融,在夜空中炸出孔雀开屏、巨龙腾空的图案。

盛宴持续至三更,天竺质子们与大唐官员相谈甚欢。鸠摩罗什正与国子监博士探讨梵汉音韵之妙,阿难陀围着太医令请教《黄帝内经》,达摩则跟着军中将领研习《孙子兵法》。陈玄策站在殿前回廊,望着庭院中嬉戏的胡姬与大唐乐工,腰间玉符传来温润的力量——这场庆功宴不仅是战功的表彰,更是文明交融的序章。

当更夫敲响梆子,含元殿的灯火渐次熄灭。玉符光芒却愈发明亮,符文在空中勾勒出长安城未来的图景:西市中,大唐商人与天竺僧侣讨价还价;太学里,波斯学子与中原书生辩经论道;大明宫前,各国使节捧着奇珍异宝朝贺。陈玄策握紧玉符,深知这场跨越万里的凯旋,终将成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永恒丰碑。


    (http://shuyous.com/book/3147410-1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