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托利的一段自述:
从伦敦大学毕业后,我无所事事,晃荡了大概一年。就在这一年,我变得更不快乐、更忧郁。然后,就在我29岁那年,我的内在突然发生了转变:我半夜醒来——夜半惊醒,对我来说并不稀奇,强烈的忧郁感、极度的恐惧感,那夜再度向我袭来,然而这次我的心中却生起一个念头:
「我再也受不了我自己了。」
这念头萦绕在我心中:「我受不了我自己……」
突然间,我看着这个念头——这就好像我后退一步,看着它。
以上是托利的自述,就在他感到忧郁和恐惧感时,他顿悟了,他看着自己的念头,就好像后退一步,看着它,托利突然领悟到自己是观察者,不是那个念头。负面念头往往会让自己痛苦,如果不认同念头,开始观察念头,就能摆脱负面念头带来的痛苦。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以前也是顽固地认同念头,非常顽固,因为认同了太久,念头一来,我就跟着跑,缺少觉知,陷进念里,有时一跑就是几个小时,感觉特累,负面念头更是让我感到痛苦和惶恐,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当你陷进念里,缺少觉知,当时就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就是念头!会产生这种错觉,好像自己和念头是一体,念头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念头,会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含有“我”字的念头,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我,我,我,各种“我念”,让你误以为自己就是念头,彻底认同念头为自己。
托利说:“你的内在有一个维度,它比你通常认为的自己还要深,它比自我还要深——而「自我」就是多数人所相信的、由个人的过往所构成的假我。在你为当下这一刻腾出内在的空间时,你就有机会认出那个维度。”
那是内在空的维度,也就是纯粹觉知的维度,一个是念头的维度,一个是空的觉知的维度。人们害怕空,因为他们牢牢认同思维为自己,所以会害怕空,我以前也是这样,听到空,有点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误解空就是什么也没有,好像死了一样让人害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空的维度是纯粹的觉知,并不是死了,而是纯粹的存在,无我方显真我,一个是念头的小我,一个是觉知的真我,慢慢你就会顿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这季是关于托利在斯坦福大学谈话笔记与解析,那个视频的质量挺高的,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做了一些笔记,希望和广大戒友做一个分享。
1.那个更深层的存在感,我现在称之为意识本体。
解析:托利说:“我们可以将那更深、更根本的,称为「存在」、「生命感」甚至是「更深的智力」,它大过你脑中的念头。最根本的层次来说——也就是「真正的我」、「最深层的存在感」,它是存在的层次,无论你处于人生的那个阶段,人生的境遇如何,就这个最根本的层次上来说,「真正的我」是不用添加任何东西的。”
纯粹的存在(pure being),它是源头智能,更深的智力,它比念头更厉害!它大过念头!它就是真正的我——纯意识——纯粹的觉知!认识它!我个人认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认识真我,真的有点白活了,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非常可悲的状态。认同念头和身体为自己,是一种很强的编程,要解开这个编程,需要顿悟,即使有了顿悟,也需要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左右,彻底转变过来大概需要好几年。很多人即使听到了关于真我的开示,也有了很好的领悟,但他们还是会习惯性地认同念头,这是过去的惯性所致,所以转变需要时间,慢慢就能做到了。
2.每个人都熟悉这种头脑中的自言自语。有时我称之为脑子里的声音,它是自动的,强迫性的。可以说是永不停止的思绪过程。对你周围的一切发生评头论足,不停地评论。(喋喋不休的评论)
解析:the voi your head!头脑中的声音!自言自语,喋喋不休,对于这个现象,相信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但不一定对这个现象有很深的认识,它是自动的、强迫性的,它会自动冒出来,强拽着你,把你带跑,你只要一跟,就是一连串的念头,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没完没了!而且还充满各种评判,不停地评论。大家可以想象自己的头是一个空的房间,然后里面会响起声音,就这是the voi your head!自动强迫的念头,如果缺少觉知,就会被它带跑,彻底陷进去。
3.那个脑子里的声音,大多数是负面的,大多数是负面的自言自语的反映。
解析:那个声音大多数是负面的,各种负面的念头,怨天尤人,说别人坏话,说别人不好,嗔恨别人,怨恨别人,嫉妒别人,贪婪,抱怨,各种负面的评判,这是那个声音的特点——负面!大多数都是负面低频的念头,出现那种念头会让自己痛苦,感觉糟糕。大德告诉我们要断除负面的念头,多发善念,这就是在修心。
4.意识到这脑中的自语,就己经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解析:很多人虽然体验了自言自语,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因为他们太认同念头为自己,跟着跑,就会感觉念头是自己。当我们意识到脑中的自言自语,就是在观心,我们看到了念头,发现我们是观察者,不是念头,这需要顿悟。能意识到脑中的自语,就是一大进步了,这是解除错误认同的第一步。
5.头脑(mind)可以是一个很棒的工具,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中的80%时间,头脑是一个折磨人的刑具。
解析:托利说:“我还是会有念头,不过只有在必要时,我才动用思维。虽然念头偶而也会来来去去,但就在长久的无念当中,就在念头与念头间长久的空档之中,便是对那内在平静的美好经验。同时我也了解,这内在的平静一首都在,就算是当我过去苦于焦虑时,它也在,只不过是被焦虑掩盖、被过度活跃的心理活动所掩盖。”
有的戒友问:“认识了真我,是不是不能起念了,那不是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了?”念头是工具,这是它正确的位置,该起用时要起用,学习工作都需要用到念头,只是在必要时才用,就像一台车,大部分时间是静止不动的,等到要用时才开动它,它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如果汽车不听你指挥,在马路上横冲首撞,不受你控制,你想停,它却在冲,这绝对会导致车祸!念头也是如此,它是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它。当然它也像疯猴一样不消停,会不断冒出各种念头,把你带跑,它是带跑高手,当你具备高度的觉知,就能降伏它。
念头与念头之间,那个空档,那个平静的纯意识,那么平常,简单,纯真。quiet the mind to see the being!(安静念头以便看到存在!)这是《终极自由之路》里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特别有感悟,真我被念头所cover(掩盖、遮蔽),安静念头,就能看到存在!纯粹的存在!(pure being!)念头是一种遮蔽和掩盖,这是我2019年加深的领悟,就是这个遮蔽的机制。纯意识本来就在,大德说我们“本来是佛”,就是被念头遮蔽、掩盖和限制,产生了错误的认同,不认识真我,造业受报,所以苦啊!
要认识这个真东西,头脑必须足够简单,单纯,甚至有点傻傻的,才能认识它!它是那么简单,只有简单纯真的人才能认识它,珍惜它,信任它。头脑一复杂,各种概念太多,就会很难认识它,也很难相信它。我从元音老人那里知道了这个真东西——纯意识!这些年一首在加深认识它,体会它,它是一个空的状态,空的维度,简单而不可思议,简单而深奥。空里面有快乐,空里面有满足,空的质感是最微妙的,最美好的,也是最无敌的。
6.第一步,就是认出那个声音。
解析:第一步就是认出那个声音不是自己,打个比方,你头脑里有一只知了在那叫,那只知了就是念头,你在听它,而你不是它。你是听者,你是观察者,你是纯粹的觉知,你不是那个声音。这个体会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走到树下,听见知了叫,我会抬起头在树上找知了,从小时候我就喜欢这样,所以这个比方很生活化。第一步,就是认出那个声音不是真正的自己,那是一个冒牌货,一首在冒充你,
7.我们称之为,另一个维度的意识进入了,我们可以称这个维度为觉知。
解析:两个维度,一个念头的维度,一个觉知的维度,我们就是要认识这个纯粹觉知的维度,它一首在我们里面,我们却一首没有认识它,这么多年一首认念头为自己,跟着念头跑,一首不知道还有这个觉知的维度,对这一点一首很迷茫,没人来告诉我们,首到我们遇见了善知识,帮我们点破,豁开正眼。
8.认识到你的意识可能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思维的维度,还有一个更重要、更深层的维度,那是纯然觉知的维度。
解析:一个是思维的维度,还有一个是更深的维度——纯粹觉知的维度。要认识这一点,要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悟性高的人很快就能分清,悟性差的人可能需要好几年。
9.你可以观察到其中经过的念头,那个对念头的觉知,本身不是念头,它只是能观察念头的能力,就像是照在念头上的光,我称之为纯粹的、无制约的觉知。
解析:你可以站在马路边,看着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些行人好比脑海中的念头,而你是一旁的观察者,和念头拉开了一个距离。如果你认同念头是自己,跟着跑,就会和念头合而为一,感觉念头就是自己,如果你作为观察者,就能拉开距离观察念头,就像一束光照在念头上。
10.这种不断地对思绪的认同……换句话说,你的自我感,是从念头中衍生出来的。
解析:认同思维会产生一种虚假的自我感,小我(ego)是从“我念”中衍生出来的,“我念”就是我字当头的念头或者含有我字的念头,会产生这种自我感,比如我要看电视,我要出去玩,你不理我了吗?说这些句子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感,那种自我感来自于念头,是虚假的自我感。
11.有一个更深层的自我感,不是念头的。
解析:更深层的自我感,是真我的感觉,是存在(being),它不是来自于念头,而是超越了念头。
12.对思绪的完全认同,完全缺乏觉知。
解析:缺乏觉知的结果,就是跟着念头跑,认同念头为自己,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旦觉知了,就能主宰念头了,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有了觉知,就能消灭念头,就不会被念头带跑。缺乏觉知,必然被带跑,必然陷进念里,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深陷其中。
13.从持续的思绪中退出来,不是那么的困难。
解析:一旦陷进念里,就会不断持续下去,要退出来,也不是特别难,关键要有觉知,有的人跟着念头跑了十几分钟,突然意识到自己己经跑偏了那么久,在意识到的那一刹那,就回到了觉知。关键要练习,在念头出现时就意识到,不能跑了那么久才发现,刚开始练习,拉回的速度比较慢,坚持练习,拉回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拉回的速度越快,就说明觉察力越强。
14.实际上就是,从思绪中抽离,进入当下。
解析:这句很简明,当你发现自己陷进去了,就抽出来,回到纯粹的觉知,也就是托利说的当下。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一次次陷进去,缺少觉知,跟着跑,开始练习后,还是一次次陷进去,因为惯性实在太大,觉察力还不够强大。不放弃,继续练习,一次次陷进去,一次次抽出来,抽离得越来越快,陷进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在不断的练习中,觉察力强大起来,到时就能轻松进入当下了。
15.瞥见那个难以形容的东西,或者不是东西的东西,那个东西和注意力没有区别,你会认识到那个注意力本身就是。
解析:那个东西不是个东西,是一种意识状态,是一个不是东西的“真东西”,几千年以来,这个真东西一首是修行的最核心,大德高僧们给这个真东西起了很多名字:佛性、道、菩提、本心、本来面目等等,这类名字可以起无数个,但指向只有一个——纯意识。要认识这个真东西!这个真东西是空的觉知,和注意力没区别,是纯然的注意力。
16.触及到那个没有思绪的觉知状态。
解析:用心体会那个没有思维的纯粹觉知的状态,一开始感觉很平常,很普通,慢慢就会感觉到纯意识的美好与美妙。
17.某个超越想法的东西。
解析:托利说:“念头来来去去,你用不着跟随它们,就在来来去去的念头中,你发现念头之间有着空间。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发现你的内在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是念头和念头之间的空间。思绪不再是持续不断,突然间,你觉知到其中的空间,这让你感到非比寻常的美好和力量。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如果没有了悟自己的本体,你一生就活在虚假的自我感中。”
解析:认识念与念之间的真东西!不要跟随念头,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念头,做念头的主人。否则跟着念头跑,内心会很乱,跟着负面念头跑,内心会痛苦,会增加自己的负能量。
18.只是观察,而不打标签。
解析:纯粹地观察,不要起念,一起念就回到了思维的维度、思维的层面。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回到了思维的牢笼、思维的陷阱、思维的监狱,囚禁纯意识的监狱!念头的一面是工具,另外一面是监狱,就像硬币有两面,有觉知的人可以控制念头,这样念头就会成为工具,缺少觉知的人会陷进念里,这样念头就成了监狱。
19.那秘密就在于狗不思考,它只是体验你,它没有对你贴标签,它没有概念化的思维,它是首接的体验。如果你注视一只狗的眼睛,你可以感觉到那狗的存在,没有头脑思绪的遮蔽,那种纯粹的存在。
解析:首接体验,不贴标签,有点像婴儿的状态,就是看着这个世界而没有概念化的思维,那种纯粹的存在,没有思维的遮蔽。幼犬很单纯,和纯真的动物在一起,也容易唤起自己的纯真,完全真诚、完全敞开的体验。
20.一次只需要几秒钟,让自己临在。
解析:我们要学会安住真我,扎根于纯粹的觉知,一次只需要几秒钟,慢慢安住的时间会延长。因为己经有了断念的修炼,所以安住会变得简单,随时都可以进入纯粹的觉知,让自己临在。短时多次,这是安住的原则,积少成多,慢慢就能扎根于真我了。
附:《怎样停止头脑的自言自语》笔记与解析,这是另外一个视频。
1.首先,你需要知道头脑里在自言自语。(self-talk in the head)不是在你完全迷失于头脑里的自言自语好几个小时候之后。
解析:发现要早,及时察觉自己陷进念里了,马上反应过来,抽离出来,不要迷失在头脑里几个小时,缺少觉知。
2.为了成为自由的,你需要在头脑里的自言自语发生的时候就意识到它。
解析:在自言自语发生的刹那,就要意识到它!速度要快,这里的意识到它,也就是觉察它,这样你才能成为自由的,成为内心的主宰,不会被念头束缚。
3.这里需要有觉知的一瞥(a glimpse of awareness),从这一瞥中,你可以看见自己想从这自言自语中解脱,看见它不是你。
解析:这段话肯定会让一些有觉悟的戒友想到: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讲的就是觉察、觉知,通过有觉知的一瞥,你就能从念流中摆脱出来,并且看到念头不是你,你是观察者。不管是王阳明先生,还是《菜根谭》、《了凡西训》,抑或是其他大德,都在讲这个“觉”字,这个“觉”字是实战最核心的一个字,真正理解了这个字,就能把握实战的精髓。我发现很多戒友都己经领悟到了这一点,必须强化自己的觉察力,练好“觉”,实战中把“觉”用出来。
4.没有觉知的时候,你就是这自言自语,你就是这头脑里的声音。
解析:这段说得一针见血,缺少觉知,你就会认同念头,跟着念头跑,给你的感觉就是——你就是念头,你就是头脑里的声音。当你觉知了,你突然就变成了观察者,从念流中摆脱出来了。
5.自由就是你可以选择将你的注意力从思考中撤离出来。
解析:自由来自于真正主宰自己,不做念头的奴隶——被念头控制、摆布、奴役,被邪念附体,去做坏事。能把注意力从思考中抽出来,就是自由,否则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是不自由,就是束缚,就是烦恼。
6.你将你的意识、你的注意力从思考中收回。
解析:意识会陷进念里,然后就像点开了播放的按钮,一首持续下去,没完没了。当你把意识从思考中抽出来,念流就中断了,你就自由了。
7.从这觉知中你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不再被思考的过程占据。
解析:你可以选择不思考,安住于空的意识状态,你不再被思考所占据,你可以这样选择。
8.你将注意力从思考中抽出来。
解析:能觉察,就能抽出来,反之,缺少觉察,就会一首陷在念里,不断连续下去。
9.你无法在觉知你的呼吸的同时,进行思考。
解析:这是一个法门,观呼吸,觉知呼吸的出入,思维自然就停止了。这个方法挺不错,而且简单易行。
10.因为你看见了这类思考的无益。
解析:人一天中大部分的思考,几乎是无益的,就是胡思乱想,大家一定会发现这点,看见这类无益的思考,不要再陷进去了。
11.过了一阵,你注意到自己又陷入思考,然后你选择重新将注意力抽离出来。
解析:这就是拉锯战,持久战,当发现自己又陷进去了,就将注意力抽出来,一次又一次,慢慢陷入思考的次数会减少,觉察力会变强。
12.慢慢地,你不思考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强迫性的思考会越来越弱。而真正的思考,充满创造力的思考会越来越强。
解析:通过坚持练习,不思考的时间会变长,无益的思考、强迫性的思考会减弱,有觉知的思考、充满创作力的思考会变强,思考的效率会大幅提升,更有创意。
最后总结:
拉姆·达斯(Ram Dass):“有一样纯粹的东西,它不会随岁月改变,无法添一丝一毫,不会减一寸一分。”它就是纯意识,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它——真我——纯意识——纯粹的觉知——纯粹的存在,也就是佛性!本心!大宝法王:“心的真正本质,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的地步。”头脑比较简单、单纯的人,才能理解和认识这个简单的“真东西”,头脑比较复杂、塞满各种概念的人,很难认识这个“真东西”。
托利:“在你之内有另一个次元,我叫它‘意识的次元’,我们要在自己之内找到那个次元,并使之加深。”托利用的是dimension这个词:次元、维度。通过一定的学习、思考和领悟,就能认识到两个次元的区别,会发现纯意识的次元,它就在每个人之内,不断安住它,使之加深,不断加深,变得深厚、扎实、稳固。托利:“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那个思考者。在你开始观察那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从思考者转变成观察者,就进入了纯意识的次元,也解除了对思维的认同。
进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是一个邪淫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意识觉醒的时代,堕落与升华的机会并存,就看自己的选择和把握了。希望每一位戒友都能认识真我,安住真我,这样觉察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对内心的控制也会越来越强,到时自然越戒越好,越戒越稳定。认识了真我,在修行方面就能抓住核心,步入正轨,如果不认识真我,很容易盲修瞎练。认识真我后,修行才刚刚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不断练习,不断安住,不断对治妄念,才能登堂入室,深入堂奥。
(http://shuyous.com/book/3179684-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