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意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意见

 

日头西沉,拖着沉重的步伐,那装着几斤精米的麻袋如铅块般坠在江令雪的肩头。

每一步都踏得格外实在,印在燥热的土路上,也印在她翻腾的心头。

推开院门,扑面而来的熟悉气息——灶火余烬的微暖、草木的清新,混着井水的清凉稍稍抚平了藩库后巷带来的那点透骨冰凉。

“雪儿回来啦?”江母第一个闻声从灶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择菜的水珠。

然而,当目光触及女儿背上那异常鼓胀、纹路清晰的粗麻布袋,以及她眉宇间那份洗刷不掉、浸入骨髓般的疲惫时,老太太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叶星瑞紧跟着出来,动作总是轻且快。

他几乎是小跑到江令雪身边,本能地伸手去接那沉重的袋子,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绷:“妻主,我帮你,这是米?”

入手的分量让他清秀的眉头微蹙,疑惑地看向江令雪。

往日领了廪饩钱,是极少这般大手笔换成精米的。

江令雪没有说话,只点了点头,任由他将麻袋卸下。

肩膀陡然松快,可心口那块沉重的石头,却纹丝不动。

她沉默地将那个几乎瘪下去的旧钱袋解下,随意地放在堂屋那张陈旧的、布满细小裂纹的木桌上。

钱袋落下时,里面剩下的铜钱发出一阵沉闷短促的碰撞声,像是不甘的叹息,旋即陷入更深的沉寂。

晚饭的气氛前所未有地沉重。

桌上的红糙米饭蒸得刚好,颗粒分明,却总带着一点细小的糠秕摩擦感。

一小碟清炒的、过了油的灰灰菜颜色青翠,油亮

还有几块切得整齐、用酱料腌过的咸萝卜干。

饭菜的滋味如常,却无人畅快地动筷。

那袋精米沉默地占据墙角一角,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它的出现如此突兀,与家境的窘迫格格不入,无声地诉说着非同寻常。

首到饭碗将空,盘中也只余零星菜根时,江令雪终于放下了筷子。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从窗口溜走,屋内被油灯不甚明亮的光晕笼罩。

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带着难以言喻的重量,缓缓扫过母亲忧心忡忡的脸庞和叶星瑞低头紧握木筷的指节。

“今天去藩库,”她开口,声音平淡得像在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每个字却清晰地敲打在凝滞的空气上,“本月的廪饩钱,只发下约七百文。”

喀嚓!

叶星瑞手中的木筷轻轻磕在了碗沿上。他猛地抬起头,瞳孔微缩,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愕和迅速涌上心头的担忧,嘴唇无声地动了动。

“啥?!七百文?!”江母的反应则激烈得多,几乎是从凳子上弹了起来,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无法遏制的怒火。

“秀才该得的一贯钱呢?!被那杀千刀的王老婆子给吞了?!狗娘养的!我就知道她不是个东西!”江母气得手都在抖,想起女儿出门前特意穿上唯一体面衣衫、谨慎佩上木牌的肃然模样,眼前立刻浮现出那油腻胖吏懒散淡漠的嘴脸。

“王八羔子!欺负我雪儿老实是不是?!”粗粝的咒骂如同宣泄心头的刀子。

江令雪轻轻摇头,嘴角甚至扯出一个极浅极冷的、带着刀锋般讽刺的弧度:“是不是她私吞,无人会追究,也没法追究。她丢到我面前七百文,便是七百文。拿,还是拿。不拿,或是试图与她理论……”

她没有说完,目光冷峻地环视这简陋却充满庇护感的家——破败的屋顶,糊着旧纸的窗户,每一寸都脆弱不堪。

“权在她手,她是小吏,我是穷秀,我们连讲理的资格都没有,便是这般现实。”

“这……这不是没有王法了吗!”江母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浑浊的老眼里迸射出屈辱和不甘。

“当官的就能这样肆意妄为?!欺负我们无权无势的穷苦人家。雪儿,你可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啊!”她的话语里带着痛楚和某种被现实碾碎信仰的幻灭。

“功名?”江令雪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在唇齿间碰撞,竟有了千斤的沉重。

“在王县尉那样的人眼里,我这功名,大概值七百文。或许更贱。在这里,她手里那点分发俸钱的权柄,便是现下能压死我们的王法。”

江令雪垂下眼睫,遮住了眼底翻涌的冰寒与不甘,只有紧握成拳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透露出内心的汹涌。

堂屋陷入了更深的死寂。

油灯昏黄的火苗挣扎着跳跃,在粗糙的墙壁上投下三人沉默到几乎凝固的影子。

空气沉重得令人窒息,只剩下灶膛里余烬偶尔细微的噼啪声,以及各自并不平静的呼吸。

“娘,阿瑞。”江令雪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一次,她的声音里没有了控诉,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沉重的思虑。

她抬起头,目光带着前所未有的锐利和疲惫交织的光芒,迎向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的眼睛:“今日之事,就如同这袋米,我们咽下了这个哑巴亏,吃了,也就吃了。但我在回来的路上,心中翻来覆去只有着一个念头——”

她深吸一口气,那“举人”二字,被她清晰地、沉沉地吐了出来:“若想有朝一日,不再低头受这样的腌臜气,若想真正护住我们这点好不容易有点盼头的安稳日子,让它免于被随意揉搓践踏。甚至于,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地站在那些人的面前,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的说法——我们需要的,是更大的功名,更硬的脊梁!”

她的语气没有丝毫激昂,只有冰冷的现实盘算和孤注一掷的决心。

“举人功名在身,才算真正一脚踏进官绅的门槛,才有资格见到那王县尉的上官说话!举人功名,才有底气开设书塾,收取一份足以支撑门户的束脩,让我们彻底摆脱靠天吃饭、朝不保夕的窘境!举人功名所附带的地税减免、劳役豁免之权,才是真正能护佑家宅的屏障!”


    (http://shuyous.com/book/3181056-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