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步入学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步入学堂

 

刁三七岁这年,刁老汉在小镇也立住了脚,刁老婆也没有去刁西关的酒店帮忙。她和刁老汉帮衬着照顾着自己的生意。

人,总是在吃饱饭的时候,才会考虑未来。

刁老汉如今在镇上,做的生意,虽然不是大富大贵,日子也算充实。这天吃完午饭,刁三想着出去玩。被刁老汉连忙叫住。

“娃子,你也不小了,要不到学堂学点字吧,将来了就算做个师爷,也比我们在这里不识字强,况且学习了字,将来朝廷还可以举办科举,你到了成年之后,还可以考官,当个大人,当个老爷,是人上人。”刁老汉语重心长的对着刁三道。

“爹,学堂,那是在哪里啊?”刁三问道。

“那是一个教人识字,学习的地方,讲来了可以让你考官的地方。”刁老汉答道。

“考官,像那个鸣锣开道的老爷那样啊。”刁三说道。

刁老汉答道:“是的,我滴娃,你到那可要好好学习。”

大隋帝国隋文帝杨坚推行的考官制度(即科举制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国以前的选官制度(如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难以入仕。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第限制,使庶族地主和寒门才子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科举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豪强和世族的政治影响力,巩固了皇权。官员的任命不再依赖地方推荐,而是由中央统一考核,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科举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了全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士人为了应试而刻苦读书,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也为后世“学而优则仕”的风气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初创的考试选官模式(如分科考试)被隋炀帝完善,正式确立为科举制,成为此后1300余年(首至1905年废除)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唐代进一步发展和制度化,形成“进士科”等成熟体系。

通过考试选拔的官员通常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相较于世袭或推荐的官员更能胜任政务,提升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

隋代的考官制度尚不完善,录取人数较少,世族势力仍有一定影响。真正的公平性到唐宋以后才逐渐显现。此外,后期科举内容僵化(如明清八股文),也束缚了思想。

隋文帝的考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里程碑,其“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政治结构,还对东亚其他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的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借鉴作用。

刁老汉对儿子刁三的考官之路,就在把儿子刁三送进学堂这天,开始了追求正式的追求幻想着刁三从西域的一个普通草民,变为官老爷的开始。


    (http://shuyous.com/book/318327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