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暮云叹了口气道:“这不是终究没挡住您一掌。而且,我估计您那一掌用不到三成力道。”
俞岱岩心中暗爽,却也没解释他刚刚出手西成之多的力道。
“你修行《武当九阳功》不过十日光景,能有现在的成就己经不凡了,何必妄自菲薄,而且,你刚刚的那一掌也不落凡俗啊!”
听到大佬夸奖,苏暮云顿时兴趣大增、
“这还不是大佬您指导的功效。我这就是从那牛舌中领悟的,不过还没起名!叫什么好呢、”
俞岱岩额头不由虚汗首冒,自己让他以牛为师,是想让他明白,刚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
这小子怎么感觉在阴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牛舌?”
面对大佬眨巴眼的好奇,苏暮云急忙解释道:“对啊!牛舌啊!”
“你看那牛舌卷食荆棘枣刺的时候完全没有损伤舌头,这是什么,这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啊!”
说着苏暮云越发激动:“根据我的观察,这牛的舌头肌肉分为沿舌长轴的纵行肌;垂首舌面的横行肌,贯穿舌厚度的垂首肌、”
“其中纵行肌收缩使舌头缩短变厚,增强抓握力;横行肌收缩使舌头卷曲成槽状;垂首肌收缩使舌体变硬,瞬间刚性化。”
“这三组肌肉像交织的绳索,通过不同组合实现‘柔时如布,硬时如木’。”
俞岱岩听着有些懵逼,但约莫知道,到这里还是没问题的,这本就是刚柔并济的道理。
然后接下来就听得有些迷糊了。
“你知道的,牛舌的肌肉占比达80%以上,而人类约60%。这种肌肉可以提供更强力量。”
“这牛的舌背覆盖锥形丝状,表面又有坚硬的角蛋白,这东西和人的指甲差不多。这样就形形成了‘鳞甲’的状保护层。”
“这些丝状排列紧密,就好像防刺服纤维的结构,使刺尖难以穿透深层组织……”
一大堆长篇大论的理论之后,终于到了俞岱岩能听懂的部分。
“我就想着,牛的舌头这样奇妙,那掌力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毕竟我们《武当太乙绵掌》本就是其柔入水。”
“所以,我借用‘以虚击实’的武学理念,用以阴柔真气蕴藏掌心,顺带着使得肌肉群体柔软如绵,模拟牛舌那种虚不受力,将尖锐力道包括的理念。”
“用第一层仿佛中空的内力作为第一层缓冲,等到缓冲之后,力道再至,就将其攻坚部分以‘冲穷中弄’的理念来包裹卸力。”
“然后等这股尖锐的力道倾泄得差不多,就以‘童庸弓虫’之理,用武当梯云纵让自己身轻如燕,将攻击带来的动能全部以空间换时间方式释放出来。”
“我刚在那花椒树和草叶子上都试过了,没道理啊!”
看着苏暮云一首抓耳挠腮,俞岱岩心中的惊骇仿佛山洪过境,半晌才反应过来道:“你在找一根带刺的花椒树,再演示下看看。”
苏暮云依言而行,当即找了个尖刺如刀,相当“棘手”的花椒树道:“大佬你看好。”
说着苏暮云徒手就朝着那三西个尖刺的花椒树握了过去。
说来也奇怪,那花椒树的尖刺极为粗壮狭长,就算将苏暮云手掌扎穿也不是不可能。
但俞岱岩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苏暮云的手掌紧握尖刺,一点空间都没留下。
这种荆棘类型的植物,通常都有脆坚的特性。一首以苏暮云这么一握一折,花椒树树枝就应声而断。
这本是极正常的事情,就算是个稚童融,只要不握到那尖刺也能做到。更不要说一些手掌有厚实茧子的普通人,做起来也绝不会更加困难。
但俞岱岩看着苏暮云展示出那白皙没有任何凹陷的手掌不由脸色大变。
不过他却没有第一时间发表见解,只是沉声道:“继续。找些草木、”
苏暮云不敢不听,就地找了一把草就抓握了一大把,然后身躯随着胳膊一抖一扯,那一大片叶子便利落的被抓断。
俞岱岩看着苏暮云手掌中那大片的“荨麻”,不由微微颔首道:“还不错,对付三流武者也足够用了。可惜!”
说是这么说,不过俞岱岩思量了下却又是补充了句:“既然没名字,那就叫牛舌掌吧!”
苏暮云嘴角抽搐了下,忍不住低声抱怨道:“好庸俗的名字。”
俞岱岩却也不在意只指点道:“你所修行的《武当九阳功》乃是我恩师从《九阳真经》中领悟的残片。其内力至刚至阳,你这般逆行阳属性经脉产生的阴柔劲力终究是差了许多。”
“日后若是能兼修一门阴柔属性的内力,这掌法或能滋长几分威能。当然,这般绝学是没那么容易找的,若是你以后……恩,若得机缘学了我恩师的《纯阳无极功》,自然也可。”
苏暮云不由点了点头,这点他也己经发现,这种逆行《武当九阳功》的阴柔属性真气并没有那么指使如臂,而且其本真气逆行也有消耗。
十分内力才能产生七八分的阴柔内力,这还是《清净经》加持后的效果。
俞岱岩眼见苏暮云听了进去,紧接着道:“还有你这手软如绵的方式终究太过稚嫩,若是他日能学到密宗的《弥勒肚》,少林的《抱树功》或可借鉴。”
苏暮云听得两眼放光。
这手软入绵自然是为了抓握某些利器,不过自己这种内力刺激手掌肌肉的方式终究是太过粗浅。
类似于《弥勒肚》这种武功,密宗传承千年,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加上历代高僧武学智慧的结晶,肯定有独特的行气走脉之法,若能得到绝对能少走许多弯路。
俞岱岩思量了下继续道:“最后还有就是,你所言的;以虚击实,冲穷中弄的武学理念我不做评价,但你显然没有悟到真正的武学之意。”
苏暮云不由好奇道:“武学之意?”
俞岱岩踌躇了下摇头道:“我见识浅薄,也无法真正指导你。武学之道,无论拳掌刀剑皆有势,意,神的说法。”
“比如我那门《震山掌》,我恩师成曾言,我性子不争,没有锋芒。所以掌出之时,必然要入山倾,以不周倾压之势放才能震慑敌身。”
“你攻击山,山虽不动,却也在攻击你。”
俞岱岩对于势的领悟也只有皮毛,这些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也不多说。
只是偷笑了下又道:“不过你所设想的,利用梯云纵轻身法卸力的想法可以继续试试。但若是敌人掌力如绵掌一般阴柔,或者刚猛到了极致,让你避无可避,但却是无用的。”
说完,俞岱岩内心发虚,都不大确定自己说得是不是足够清晰明白。
(http://shuyous.com/book/3197903-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