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本日记,撕开模范疗养院的画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一本日记,撕开模范疗养院的画皮

 

按照那张汗湿纸条上的地址,弈心和程隽,来到了京城西郊,一个名为【和平鸽】的市民公园旁。

与公园一墙之隔的,是一片占地广阔、绿树成荫的、宛如世外桃源的苏式建筑群。门口,挂着一块由某位开国元勋亲笔题词的、厚重的金丝楠木牌匾——

【红星疗养院】。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与他们想象中的、关押着“疯子”的绝望之地,截然相反。

这里,完美得,不似在人间。

院内,绿草如茵,玫瑰飘香,修剪得一丝不苟。三三两两的老人,穿着干净整洁的条纹病号服,正在草坪上,悠闲地、慢悠悠地,下着象棋,打着太极。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种,近乎于“圣洁”的、祥和、宁静,甚至,带着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里,不像疗养院,更像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属于英雄迟暮后的,人间天堂。

就在这时,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温婉如玉、浑身都散发着一种令人如沐春风的、观音菩萨般慈悲光辉的女人,带着两名护士,热情地,迎了上来。

她,就是这家全国闻名的、模范疗养院的院长——吴清霜。

“欢迎二位同志前来指导工作!”吴院长的声音,柔和、悦耳,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令人无法抗拒的真诚与热忱,“感谢组织对我们这些革命老同志的关怀!能为这些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前辈服务,是我们此生最大的荣幸!”

她的身后,那些老人,也纷纷投来友善、和煦的、不含一丝杂质的目光。

一切,都完美得,像一幅画。

……

“我们院里,收治的都是对国家有过卓越贡献的离休老干部,和一些,因为历史原因,精神上受到过重大创伤的科研工作者……”

在吴院长那热情洋溢、声情并茂的介绍声中,弈心的眉头,却,在无人察觉的角度,越皱越紧。

“就比如那位正在打太极的王老,他刚来的时候,患有极其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认识。但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最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现在,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每天写一首热爱祖国的诗呢!”吴院长指着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满脸自豪地说道。

程隽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钦佩。

而弈心的心中,却发出了一声,冰冷至极的嗤笑。

阿尔兹海默症,在21世纪,都是不可逆的、世界级的绝症。

在这里,竟然能“治愈”?

简首是,医学史上的神迹,或者说——天大的谎言。

她的鼻子,轻轻地,动了动。

她闻到,空气中,除了那股浓郁的玫瑰花香和消毒水的味道外,还有一股,极其微弱、极其隐蔽的、带着一丝甜腻杏仁味的、她只在21世纪最顶尖的生物武器实验室里,才闻到过的——“第西代神经功能靶向抑制剂”的,独特的化学气味。

随即,她的目光,扫过那些脸上挂着“祥和”笑容的病人。

这里,不是天堂。

……

“吴院长,久仰大名。我是【红星一号】项目的特派员,弈心。这位是我们的技术总工,程隽同志。”

弈心亮出了她的身份——一个,足以让任何人,都必须跪下聆听的身份。

她伪装成前来考察“老干部疗养情况”的代表,与吴院长,展开了一段,笑里藏刀的、高手间的心理博弈。

“原来是国家最核心项目的同志!失敬失敬!”吴院长脸上的热情,更盛了三分,她滴水不漏地,试探着,“不知二位,这次前来,主要是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我们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弈心表面上,不断地赞叹着这里的环境和医疗水平,实则,每一句话,都在不动声色地,验证着自己的猜测。

最后,她仿佛不经意般,将话题,引向了那个核心的名字。

“对了,吴院长,我听说,我们科研界的老前辈,孙博文教授,也在这里疗养?”

吴院长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她极其自然地,回答道:“哦,您说孙老啊。是的,他在这里很多年了。状况嘛,还算稳定,就是,还是老样子,谁也不认识,整天就抱着个枕头傻笑。”

她脸上露出一丝“惋惜”:“而且,为了避免他受到外界刺激,我们一般,是不允许任何人探视的。”

好一只,滴水不漏、笑里藏刀的老狐狸。

……

在参观完所有的“公共区域”后,弈心看着手中一份疗养院的宣传画册,故作惊讶地,说道:

“哎呀,吴院长,真是没想到!你们院,竟然还有自己独立的‘中药制剂研究室’?这可太了不起了!”

她脸上,露出了浓厚的、无法掩饰的兴趣:“实不相瞒,我们【红星一号】项目,在一些关键环节,也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知……能否有幸,参观一下,学习学习?”

这个理由,既符合她“国家重点项目特派员”的身份,又充满了对疗养院的“肯定”和未来“合作”的可能。

这是一个,吴院长,在明知山有虎、明知是陷阱的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拒绝的阳谋!

吴院长的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毒蛇般的阴冷,但最终,还是只能硬着头皮,挤出那副完美无缺的笑容:“当然!当然可以!能为‘红星一号’项目做贡献,是我们无上的光荣!二位,请!”

她,亲自,带着她们,走向了疗养院最核心、最隐秘、也是防卫最森严的——“禁区”。

……

戒备森严的“中药制aji制剂研究室”深处,一间挂着“档案储藏”牌子的、冰冷的、散发着福尔马林味道的房间内。

趁着吴院长,被程隽以“请教一套德国进口的离心机设备原理”为由,故意引开的间隙,弈心,迅速地,在那一排排冰冷的档案柜中,翻阅起来。

她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孙博文教授的用药档案——那些,肯定早就被处理得干干净净了。

但是,她的目光,却被一个,被锁在档案柜最底层、最角落的、没有任何标签的、黑色的、皮质的、仿佛封印着魔鬼的笔记本,给死死地吸引住了。

她用一根银针,几秒钟,就撬开了那把看似牢固的、来自西德的铜锁。

她打开了笔记本。

瞳孔,骤然,收缩成了最危险的针尖!

这,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笔记!

这,是一本,用早己干涸的、发黑的血,和磨秃了的指甲,写成的——死亡日记!

扉页上,是孙博文教授那熟悉的、却又因极度恐惧和痛苦而扭曲的字迹,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用指甲,深深地,刻进了纸张的灵魂里,带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怨气:

“下一个,就是我。”

而日记的最后一页,己经没有任何文字。

只有一个,用同样的、早己干涸的血迹,画出的,一幅潦草的、通往地狱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地图!

地图的终点,清晰地,指向了这座疗养院后山,

同样用血字,写着三个,足以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瞬间崩溃的、充满了反讽与罪恶的词——

“伊甸园”。


    (http://shuyous.com/book/3202828-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