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困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6章 困境

 

秋雨连绵不绝,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向阳女校的校园显得格外冷清。校长齐秋雨撑着一把油纸伞,静静地站在中医部教室前,凝视着那漏雨的屋顶。

雨水从屋顶的破洞中不断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教室里,几个女学生正踮着脚尖,用铜盆接住落下的雨水。

铜盆里,浸泡着一本《本草蒙筌》,书页微微卷起,上面的字迹在水中晕染开来,模糊不清。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齐秋雨轻声念着书中的字句,心中涌起一股无奈和惋惜。

这本珍贵的医书,就这样被雨水浸泡,实在是太可惜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齐秋雨的思绪。她回头看去,只见教务主任林淑贞抱着一摞湿哒哒的文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林校长,不好了!教育局又驳回了我们的拨款申请!”林淑贞喘着粗气说道,她的发梢还滴着水,显然是刚刚在雨中奔波过。

齐秋雨皱起眉头,接过林淑贞手中的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

果然,文件上盖着教育局的红章,驳回的理由是“女子读书本就不合规矩,更不该把钱花在中医这种‘旁门左道’上”。

“旁门左道?”齐秋雨的声音有些低沉,“中医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怎么能说是旁门左道呢?”

她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文件上烫金的校徽,那是她留洋归国时,亲手设计的白鸽衔着银针的图案。

这个校徽代表着她对中医教育的执着和信念,也承载着她对女学生们的期望。

她想起上个月,隔壁男校新添了全套西医教学设备,校门口挂着 “科学救国” 的巨幅海报。

……

课堂上,从林氏医馆好不容易请来的老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药工。

此时他敲着黑板:“《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现在的学生...”

他突然顿住,目光扫过几个偷偷传纸条的女生,手里的教鞭重重落在 “经络学说” 的板书上,“连当归和白芍都分不清,如何辨症施治?”

角落里的女生红着脸,悄悄把藏在桌下的《西医解剖图谱》塞进绣花香囊。

最让齐秋雨揪心的,莫过于师资的严重短缺。

她缓缓地翻动着那本己经泛黄的教师名录,上面的二十多个名字,基本都是林氏医馆的老药工,竟然有一半都因为近期的药材风波被标注上了“告假”二字。

这意味着,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教师队伍,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齐秋雨无奈地摸了摸口袋里那封皱巴巴的电报,这是从苏州发来的消息。

最早在向阳女校中医部教学的那位老药娘本应是学校的得力助手,但由于路途遥远,实在无法前来赴任。

而好不容易请来的那位留洋女博士,也仅仅讲了两节课,就被洋行以高薪挖走了。

“再这样下去,明年恐怕连《金匮要略》这门课都开不了了。”齐秋雨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喃喃自语道。

窗外的秋风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忧虑,呼啸着卷走了满地的落叶,纷纷扬扬地扑在那面“女子亦能悬壶济世”的褪色标语上。

女学生们的焦虑,全都写在了脸上。她们原本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期待,可如今面对如此困境,心中的不安和迷茫愈发强烈。

陈玉芬静静地蹲在操场的角落里,手中紧握着那份录取通知书,仿佛它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希望。

通知书的纸张己经被她反复得有些发软,但她仍然舍不得放下。

她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家里为了供她读书而付出的艰辛。

为了凑齐学费,母亲不得不典当了陪嫁的银镯子,那可是母亲最珍贵的物品啊。

陈玉芬深知这其中的不易,因此她对这份通知书格外珍惜。

然而,当她看到那些男校毕业生穿着笔挺的西装,自信地出入医院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卑感。

她不禁怀疑起自己选择学习中医的道路是否正确,女子学中医,真的能有出路吗?

正当她陷入沉思时,同班的同窗路过,看到她一脸愁容,便关切地询问起来。陈玉芬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女子学中医,真能有出路吗?”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无奈和迷茫。

同窗听后,也不禁沉默了片刻。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她们身边走过,突然停住了脚步。陈玉芬和同窗抬头一看,原来是校长齐秋雨。

齐秋雨微笑着看着陈玉芬,然后从怀中掏出一本手抄的《傅青主女科》,递给了她。

“当年我在国外,看到洋人都在研究中医妇科,咱们更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

齐秋雨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学医不分男女,救人就是大道。只要你用心去学,一定会有出路的。”

陈玉芬接过那本手抄本,感受到了齐秋雨话语中的力量和鼓励。她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原本的疑虑和不安渐渐消散。

她紧紧握着那本《傅青主女科》,仿佛握住了自己的未来。她决定不再怀疑自己的选择,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女子学中医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深夜,齐秋雨在油灯下批改作业。烛泪滴在学生的试卷上,晕开 “西物汤配伍解析” 的字迹。

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几个女学生站在雨里。“校长,我们想成立护校队!”

为首的李月如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白天有人在学校墙上涂‘女子学医伤风败俗’,我们不能让他们诋毁中医!”

齐秋雨望着她们发亮的眼睛,想起自己当年在异国他乡,为了让中医登上国际讲台,在图书馆熬了无数个通宵的日子,眼眶突然发热。

雨越下越大,冲刷着学校斑驳的砖墙。

齐秋雨站在屋檐下,看着女学生们举着自制的标语,在雨中大声朗诵《大医精诚》。

远处,男校的霓虹灯在雨幕中闪烁,而这里只有昏黄的油灯,照亮一本本翻烂的医书。

她知道,从创办女校到开设中医部,从为林氏种植园输送女工到培养女中医,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追随,中医的薪火,就能在女子手中代代相传。

她想到多年前刚回国,放弃了父亲为自己和弟弟齐秋豪准备好的珠宝店生意。

一心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为教书育人这个梦想向前冲,裴轩羽、唐方阅、唐正阅、阿布、小金线、文绣锦...这些朋友们都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现如今似乎往前走越来越难。


    (http://shuyous.com/book/2617631-3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