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剪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剪彩

 

“这是何物啊?”魏大奎从来没见过这样奇怪的东西,握在手里,随意在草纸上画了两笔,却画出了两条细细的线条。

魏大奎惊的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坏腿支撑站立都不自知。

“安人,这…这是,真的是一支笔吗?”魏大奎激动的声音都颤抖起来了。

笔在文人的眼睛里,就像是战场上士兵的武器,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有谁不喜欢呢。

童小小却有些心惊,她前几天在这里计算养猪养鱼大概需要的银钱数量,却忘了把铅笔收回去。

“哦,这个的确是一支笔。”

“敢问安人,如此神奇之物如何做得?”魏大奎眼睛里放着光芒。

“大奎,你的腿不疼了吗?”童小小指了指双腿站立的魏大奎。

“啊!”被童小小这么一说,魏大奎一下子跳了起来,随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童小小找了一把椅子给魏大奎垫在腿下面。

“你们都和先生好好学,谁不听话,让我知道,都没饭吃。”童小小借机溜出了书房。

不一会儿,书房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童小小拿了一个竹子编织的簸萁,围着自家书房外走了一圈,从屋后的小菜地里先摘了两根黄瓜,用竹管交接处滴落的溪水洗了洗,一边吃,一边听着里面的读书声。

屋后这一片小菜地是她在商城里买的幼苗种上的,原先只是种种看,没想到成熟的还挺快。

西红柿,辣椒,茄子都成熟了,土豆苗也有三尺高了,童小小随意拔了两根,竟然带出了三个大土豆。

随即朝着厨房把这些食材交给了小丫娘。

小丫娘看到土豆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童小小一拍脑门,「完蛋了,又把不该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带过来了。」

随即只推说是在镇上买的,卖家还告诉了她几种做法。

可以切丝泡水然后炒着吃,还可以蒸煮首接吃,亦或是油炸和茄子,辣椒一起做地三鲜…

小丫娘按照童小小说的开始忙活起来,半个时辰后,就做出了一大桌子菜来。

童小小喊了全家人去餐厅吃饭。

魏大奎再次被震惊。

虽然慧安人家里并不大,杯盘也很普通,但饭菜是真的香。

童小小家里吃的都是最新脱壳的稻米,干吃米饭魏大奎觉得都能连吃三碗,更何况几个叫不上来名字的菜。

魏大奎吃一碗饭就向着童小小和小丫娘拱拱手表示感谢。

一众孩子们只看得呵呵笑。

“你们平时就吃这个?”魏大奎摸摸有些鼓起的肚子,放下了碗筷。

“味道怎么样?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童小小招呼着魏大奎续饭,魏大奎连连摆手。

“吃不下了,多谢慧安人。孩子们,都吃好了没?吃好了咱们继续读书去。”魏大奎扶着桌子就要起身。

“不着急,慢慢来。”童小小看着几个孩子原本还欢天喜地的要读书,但只一个时辰后,就一个个萎靡不振了,只有水缸还是精神抖擞,扶着魏先生就要去书房。

孩子们去上学了,童小小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了门,从商城里买了一杯冰美式,一块提拉米苏,一块马卡龙,又拿起《母猪的产后护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日子就这样过了三天,孩子们清晨去少年营强身健体,下午和魏大奎一起读书写字。

这一日,一辆马车来到五岔路口,西处打听前几日坠马传令兵的下落。

工地上的人指引着马车来到童小小家门口。

一个五十岁上下,一身锦缎的老者从马车上下来。

和小丫娘说明了来意,知道是来接魏大奎的马车。

只是大家惊叹老者对待魏大奎的样子十分的恭敬,反而像是个家仆。

魏大奎叮嘱了几个孩子要好好读书,不仅把两本书都就在了书房,还把腰间的一本《九章算术》拿了出来,双手交到童小小的手里。

“慧安人,这几个孩子都是好学的孩子,只是他们几个开蒙太晚,所以需要更加努力。”

童小小想到一日为师,终身叫爸爸,太污了,换一个;师者,传道授业解裤也,也不行,她觉得曾经她都读的什么书啊。

让孩子们给魏大奎磕了头,又给马车上装了一些瓜果,众人这才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位临时的先生。

又过了三天,鱼塘和猪圈也打底完工了。

看着八亩水塘,两亩猪圈,自己一排青砖房,童小小很是欣慰。

「都是自己的产业。」

商城里小猪仔300文一只,一尺多长,童小小买了100只,又花了三十两白银。

只是这猪饲料却成了问题。

于是每天打猪草成了全村人的副业。

童小小明码标价,十斤一文钱,长期收购。

一段时间,全村上百人全体出动,一时间如蝗虫过境,方圆二里地寸草不生。

有的一家老小甚至背着水和干粮去大青山打猪草。

一天下来一家人都打上百斤的猪草,得钱十几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剁饲料的工作就成了童小小挑选出来的长工的工作。

小铁匠首当其冲被录用为长工,月银一两。

邬老西等总共十人按照这一个月来的表现,都被录用。

十个人欢天喜地,一个劲感谢童小小,感谢邬旗山,感谢邬彦祖,感谢大业皇帝,感谢cctv,感谢美女帅哥读者们加书架,点催更!

童小小找邬彦祖帮着选了一天黄道吉日,童小小的养猪场和鱼塘就在这一天准备开张。

童小小也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古代的礼法她不甚了解,但开业要剪彩这一环节她却没有少。

童小小托人在镇上买了些鞭炮,全村老少再次聚集在童小小家的塘埂上。

邬彦祖,邬旗山,童小小三人,每人拿着一把剪刀,一条红布被阿芬和阿兰拉得笔首。

就在此时,官道上来了一个车队,少年营的暗哨立刻用旗语通知村里。

邬耀祖得到消息后,立即敲响了铜锣。


    (http://shuyous.com/book/3059391-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