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意外的通关办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意外的通关办法

 

天光大亮。

关外营地的喧嚣,隔着一层车壁,变得模糊而遥远。

沈书辞正擦拭着那把军用匕首,冰冷的刀锋映出她平静无波的脸。

笃。笃。笃。

三声轻微而克制的敲击声,从车门外传来。

孙大娘立刻紧张起来,下意识地将林丫和林宝护在身后。

沈书辞做了个安静的手势。

她起身,走到门边,透过那道伪装成裂缝的观察口向外看。

门外站着的,是昨夜那个被救下的女孩。

她换了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干净衣裳,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只是脸色依旧苍白,带着几分怯意。

沈书辞拉开车门。

女孩被这突如其来的开门声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当她看清车门口站着的,是一个同样衣衫破旧、面带尘灰的女人时,她愣住了。

沈书辞没有说话,只是侧身,让开了门口的位置。

女孩犹豫了一下,还是迈步走了上来。

当她的脚踏入车厢,看到里面整洁的环境和两个精神头十足的孩子时,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

她很快收敛了情绪。

“噗通”一声。

女孩首挺挺地跪在了车厢的地板上,对着沈书辞,郑重地磕了一个头。

额头与冰冷的车内地板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恩人。”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我叫柳莺。多谢恩人昨夜出手相救,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她没有抬头,依旧保持着磕头的姿势。

沈书辞看着她。

“我听到了。”

“起来吧。”

柳莺这才慢慢首起身,她跪坐在地上,仰头看着沈书辞。

“昨夜,我看到了。”

柳莺的视线扫过车厢内壁,最终落在了沈书辞的手上。

“让瓦罐碎裂的暗器,是从您这辆车里射出来的。”

“若非您出手,我……”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眼中的后怕与感激,说明了一切。

沈书辞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她只是转身,倒了一杯温水,递了过去。

“喝点水。”

柳莺双手接过水囊,那温热的触感让她冰冷的手指恢复了一丝知觉。

她小口地喝着,像是在汲取勇气。

“我无以为报。”

柳莺放下水囊,再次看向沈书辞。

“但我或许,有办法能帮到恩人。”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看恩人这车,是要往北去。这雁门关,不好过。”

“我有一位远房表叔,是‘西海商队’的管事。他们商队今日午时便要启程过关。”

“我可以去求求他,让恩人您的车,混在商队里。”

“商队人多眼杂,又有重金开道,守关的兵士不会细查。只要跟在队里,定能平安过关。”

车厢内一片安静。

孙大娘的呼吸都放轻了。

这无疑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沈书辞的指尖在膝盖上无声地敲击着。

她看着柳莺那双清澈又带着一丝恳求的眼睛。

“条件。”

她吐出两个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道理,她比谁都懂。

柳莺的身体微微一颤。

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怀里最贴身的地方,取出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

她将小包双手奉上。

“我想请恩人帮我一个忙。”

“出了雁门关,一路向北,若是有机会路过朔州城,请您将这封信,交给城中‘百草堂’药铺的一位许先生。”

朔州城。

沈书辞在脑中对照了一下地图。

那是她北上路线上,必然会经过的一座大城。

她没有去接那个信包。

“信,我要看。”

她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

柳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

“应该的。”

她当着沈书辞的面,小心地解开油布,从里面拿出一封封得完好的信件。

信封上,只写着“许先生亲启”五个字。

沈书辞接过信,没有立刻拆开。

她的手指在信封的封口处轻轻捻过。

火漆完好,没有二次封存的痕迹。

信纸的质地普通,没有夹层。

她这才撕开封口,抽出里面的信纸。

信纸上,是娟秀的女子笔迹。

内容很短,也很家常。

开头是问候那位许先生的身体安康,接着报了平安,说自己己随商队北上,不日或可抵达。

信中提到了家乡遭了灾,父亲亡故,自己和母亲不得不流浪,万幸遇到了好心的表叔收留。

最后,是嘱咐许先生保重身体,勿要挂念。

通篇都是些家长里短,没有任何暗语,也没有提及任何敏感的地点或人名。

就是一封最普通的,报平安的家信。

沈书辞将信纸折好,重新塞回信封。

她看着柳莺。

“许先生是你什么人?”

“是……是家父的一位故交。”

柳莺的眼神闪躲了一下,但还是回答了。

“我父亲去得早,临终前嘱咐我和娘,若是在外面活不下去了,就去朔州城投奔他。”

沈书辞不再追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只要这封信本身没有问题,就足够了。

她将那个信包收了起来,揣进怀里。

这个动作,代表了她的承诺。

柳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她再次对着沈书辞,深深一拜。

“多谢恩人。”

半个时辰后。

西海商队的营地里。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正一脸不耐地听着柳莺的恳求。

“表叔,您就帮帮忙吧!”

“这位大娘也是可怜人,带着三个孩子……”

她指着孙大娘所在的方向。

那管事瞥了一眼停在不远处,破破烂烂的“马车”,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小莺,不是我不帮你。商队有商队的规矩,多一辆车,就多一份风险。”

“万一被查出什么……”

他的话还没说完。

一只手伸了过来,将一块碎银子,不着痕迹地塞进了他的掌心。

银子不大,但分量十足。

管事的话头顿住了。

他捏了捏那块银子,脸上的不耐烦,瞬间变成了和煦的笑容。

“哎呀,既然是你开口,表叔哪有不应的道理。”

“都是逃难的可怜人,相互帮衬是应该的。”

他将银子揣进袖袋,对着沈书辞换上了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

“让你那辆车,跟在队尾。”

“记住了,过关的时候,不问话,别开口。一切听我号令。”

“是。”

沈书辞点了点头,转身回到车上。

午时。

悠长的号角声从关内传来。

西海商队庞大的队伍,开始缓缓启动。

十几辆装满货物的骡车,在伙计们的吆喝声中,汇成一股洪流,朝着那扇巨大的城门,缓缓移动。

沈书辞的这辆“破马车”,混在其中,毫不起眼。

越靠近城门,气氛就越是压抑。

守关的兵痞们手持长矛,眼神像饿狼一样,在过往的每一个人身上扫来扫去。

商队的管事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将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塞进了为首的百户手中。

那百户掂了掂钱袋,满意地点了点头。

“查!”

他懒洋洋地挥了挥手。

所谓的检查,不过是走个过场。

士兵们用长矛随意地在货物上捅了几下,便不耐烦地放行。

一辆辆骡车,顺利地通过了城门洞。

很快,就轮到了队尾沈书辞的这辆车。

负责检查的士兵,甚至懒得走过来。

他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这辆破烂得快要散架的马车,嫌恶地挥了挥手,示意赶紧过去。

孙大娘和两个孩子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眼看着,车轮就要碾过城门内外的分界线。

胜利,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

一个冷硬的声音,从城门楼上响起。

“等等。”


    (http://shuyous.com/book/3177063-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
书友社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