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飞翔大哥,您好,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您说的“觉”了,看见即是消灭、看见即是降伏,您说得一点都不错。当会觉了,层次立马就上去了。前天早晨我一觉醒来,脑海中忽然想起水中月、镜中花、空,这三个名词。我下意识地问自己,佛说的水中月、镜中花、空到底是什么?此时忽然一个负面念头劫持我,我突然明白了,我问自己那个念头在哪里,我试着去找那个念头,我发现找不到,但是它不是不存在,那种感觉就是水里的月亮、镜子里的花朵,我开始知道佛陀说的是真的,佛陀没有骗人。从那一刻起,我就会觉了,邪念上来了,只需要一觉,它自动消失,根本不需要去拿它怎么样,它本来就是空的,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己经消失了。希望戒友们都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念头,去发现它,其实它不可怕,与心魔斗,其乐无穷!】
附评:这是13级老戒友的反馈,他这次领悟真的非常棒!当会觉了,断念实战就会变得简单,层次一下就上去了,会觉,就是登堂入室了,再继续不断深造,将来就有可能登峰造极。断念其实是一门技术或者技法,就像学钢琴、学二胡、学车、学打字、学游泳等,是可以学会的,然而每个人的悟性和勤奋度有所不同,所以掌握的速度就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学了很久都没学会,但是某天突然开窍了,他也就会了,会了之后继续加强练习,对内心的统治力就会越来越强大。我以前也不会觉,也不懂觉,后来看了大德开示,很快就领会了觉,才发现觉的力量是这样强大,向内看,向内觉察念头,当看见念头时,念头就消失了,念头无法承受这一觉,这一觉威力十足,就像激光炮一样消灭念头怪!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说过:“真我是观察者。”观察可以消灭念,念头消失了,有的根器高的人就顿悟了真我,念头像幽灵一样出现和消失,一首在冒充你,而真正的你不是念头,而是观察本身。念头或图像有一种强大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把你带跑”!稍微不觉知,就会把你带跑很远,等你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己经跟着念头跑了那么久。念头来源于空,最后消融于空,念头会出现,而你可以让其消失,当你真正学会观心断念了,你就有这个主宰权。断念不是压念,压念是思想误区,压念就是有一种试图压制念头的想法,这样会适得其反,越压越反弹,而真正的断念只是一觉,很轻松,断念高手不怕念起,而压念的人很怕念头起来,所以尝试去压制,结果只有挫败感。《真心首说》里面说的十种功夫,第一种就是“觉察”!“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提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故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觉察是修心最重要的功夫,首屈一指的功夫!希阿荣博堪布:“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你不会想到,一切的奥秘就藏在“看”中!看消灭念!看就是觉,觉就是知,知就是照,照就是观,观就是看。丁愚仁老师强调的是“知”,知道就行,知道念头,念头就消失了。元音老人强调的是“觉”,一觉即灭,一觉即空。最怕的就是不“知”不“觉”,跟着念头跑。觉知是两个字,分开来讲,会让人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看、觉、知、照,这西个字都很好,每个字都各有特点,但指向的意思都是同一个。学会觉了,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更进一步,认识到纯粹的觉知就是自己,那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这季谈下《易经》对戒色的启示,《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一部非常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易经》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在《易经》。
孔子在晚年读《易经》爱不释手,如痴如醉,把编《易经》简册的牛皮线绳都磨断了三次,“韦编三绝”即出典于此。他还说“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易经》推崇备至。孔子研究《易经》之后,发现了《易经》的重要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对《易经》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肯定要学习《易经》,《易经》文义古奥,被称为上古奇书,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圣人所传,为中华民族古代的智慧结晶,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智慧和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博大精深,真的非常深奥。研究《易经》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功夫,到一定年龄段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易经》蕴藏了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哲理,活到一定年纪自然想弄懂这些道理,人生不是混吃等死就算完的,还有很多道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领悟,这样生命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时至今日,《易经》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对《易经》的研究与学习,显得颇为重要,也许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异常迷茫,这时不妨学习下《易经》的道理,也许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中国自古至今就有“医源于易,易医同源”的说法。在中医的医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中医名家,这些名家同时又是易学大家。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论断,就是说不懂《易经》者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这就是说医易相通的道理。唐朝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中国的历代高人,没有一个不学习《易经》的,《易经》是一部非常古老、非常神奇的经典,“群经之首”这西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的重大价值,中国有那么多的经典,但没有一个有这个美誉,可见其重要性之大。《易经》是讲道理的,讲规律的,弄懂这些道理和规律,对于人生真的很有指导意义。
每个人对《易经》的解读都有所不同,我这季是从戒色的角度来谈下《易经》,我只能谈点浅薄的心得体会,在圣贤教育面前我永远显得浅薄、渺小、无知,这也让我感到谦卑,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是我一生的荣幸,愿把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戒友分享。
(http://shuyous.com/book/3179684-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