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都没说,也没有表情,只是那么静静地走近,直到他将伞撑到她头顶,而后,在她还没来得及说出拒绝时,他已经化作雨水散开,消失不见。
醒来时,她的枕边总是微凉。
那梦像是在告诉她,即使他已不再出现,他的存在,也在以一种无法摆脱的方式融入她的每个深夜。
她开始重新整理过去的画册,找出那些曾被她压在画室角落、从未公开过的草图,有些纸页已经泛黄,边缘破碎。
她一边翻,一边回忆起画下它们时的心情—有惊喜,有焦灼,有希望,有难过。
但更多的,是她曾深爱一个人的痕迹。
她曾为他画过一整本小画册,记录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常瞬间—他低头看文件,她帮他剥虾,他躺在沙发上读书时露出的脚踝……
她当时说过:“我想把你所有的样子都画下来,这样老了之后我还能一页页翻着回忆!”
现在她老了没几岁,那本画册却已经成了不能再碰的伤口。
她将那些画封进一只老旧的木盒,盖上盖子,贴上一枚白色封条,只写了两个字:
【旧章】
不是结束。
只是不再打开。
—
同一时刻,林庭深在海外谈完项目回国,一下飞机便直奔画材协会年末答谢宴。
他今年没在任何活动上公开露面,几乎推掉了全部媒体采访,连“宁光基金”的公开采访都由周言代为处理。
他的身影逐渐从公共视野淡出,仿佛所有人都默认他已退到幕后,成为一个出资人、推动者、影子里沉默的存在。
可他知道,他退得再深,也仍然在注视她。
每一次她接受什么奖,每一场她出现在画展开幕仪式的照片,每一次她提到“未来”而不再加上任何人名的时候,他都知道。
她的未来里已经没有他了。
可他的未来,却全是她。
—
跨年那晚,江城零点的钟声准时响起,烟花在城市的高空炸开,照亮无数仰望者的眼睛。
苏蔓宁一个人坐在画室里,窗外是零散的人声,窗内是她刚完成的画—一面镜子里,一个女孩伸手去抚镜中另一个自己,镜子却碎了。
她给这幅画起名叫《自握》。
掌心自握,不求他人。
她收起笔,走出画室,站在门口望了一会儿雪夜下的街道。
她本以为林庭深不会再来—他已经懂得了分寸和距离,知道她不要打扰。
可她错了。
他来了。
和去年不同的是,他没有站在远处,也没有放下东西就走。
他站在她面前,一米之遥,隔着一场一年一遇的雪,说了第一句话:
“苏蔓宁,新年快乐!”
她望着他,眼神淡然,像是一场多年前未完的告别被忽然唤醒。
“你为什么还来?”
“因为我不想缺席!”
“你已经缺席太久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再迟到!”
“可你已经错过了我的前半生!”
“那我就用后半生,送你到更远的地方!”
“林庭深!”她轻轻开口:“你知不知道,有时候你不在,反而更让我安心!”
他垂眼,没有说话。
雪落在他肩头,他没有抖掉。
半晌,他轻声道:“我不敢再靠近你半步,可你若有一日需要我回头,我不介意再等一生!”
“你等不到的!”
“那就当这一生,我欠你的一场天荒地老!”
他没再说话,像是终于知道她的心意,也终于接受了自己彻底无法再进入她生命的事实。
他转身离开,走得极慢,却没有再回头。
苏蔓宁站在雪里,看着他的背影一点点被白雪吞没,最终成了一道落在记忆里,再也模糊不清的影子。
她回到屋里,关上门,却没有关窗。
她知道—
他已经走远。
可风还会来。
新年过后,江城重新归于日常。
热闹散尽,人.流退去,街角挂着的彩灯也陆续熄灭,仿佛这座城市从短暂的梦境中醒来,重新面对现实的沉静。
苏蔓宁的生活也回到原本的节奏。
她不再画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作品,而是开始尝试更具生活质感的题材—巷口摆摊的老奶奶、下班赶地铁的白领、黄昏时站在公交站牌下的少年少女……她把那些真实又微小的片段记录下来,一幅幅贴在画室墙角。
她想说,人这一生,最难得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相爱,而是愿意为一件小事停下脚步的那颗心。
画展的邀约依旧络绎不绝,她挑了其中两个非商业性质的参与,其他一概谢绝。
她曾经想过靠名利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可现在她明白了,所谓位置,从不是靠谁赋予的,而是她自己站出来、留下的痕。
程晚说:“你现在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她笑了笑:“以前太想要证明自己了!”
“现在不想了?”
“不,现在我已经不需要证明给任何人看!”
她不说的是—包括林庭深。
那场跨年夜之后,他没有再出现。
他如同履行了一场庄重而清醒的告别,不再靠近,也不再试图寄送什么,也许他终于真的明白,她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赎罪。
可人是奇怪的。
当一个人曾长久地存在于你的生活里,哪怕你已经没有爱了,也仍然会在某个清晨,某个毫无预兆的瞬间,想起他。
她曾在便利店挑选牛奶时,看到货架顶端那一罐他爱喝的黑咖啡,手指顿了一下,最终转身拿了一罐豆奶。
她在看学生作品时,有个女孩的画面是“影子牵手”,她愣了几秒,才继续点评。
她甚至在某一晚加班回家路上,路过那家曾经他们无数次约会的日式小馆,听见熟悉的风铃声,脚步一滞,却没有进去。
她不是在回忆她们的过往。
她是在告别自己曾经那颗炙热、盲目、单纯到近乎偏执的心。
她用了整整三年,从一场亲密关系中抽离,把自己一点一点缝补完整,重新站回原地,做回一个完整的“苏蔓宁”。
而林庭深呢?
他这些日子一直沉在工作中。
公司内部早已稳定:“宁光基金”扩展到十几个城市,部分资源已经与美院合作落地。
他不再亲自出现在一线,却依旧每天把控进度。
(http://shuyous.com/book/3209640-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