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亮,舒小满就揣上两个窝窝头,背着竹筐上了后山。山楂林里的果子还很丰盛,她麻利地摘了满满一筐,又绕到山坳里——昨天来勘察时,她发现那里长着几棵野苹果树,枝头挂着不少青中带红的苹果,虽然个头不大,酸涩味却比普通苹果淡些,正适合做果脯。
摘苹果时,她特意挑了那些表皮光滑、没有虫眼的,连带着几片新鲜的叶子一起放进筐里,看着就透着股水灵劲儿。回到家时,赵桂兰正坐在灶台前发愁,见她背着满筐果子回来,忙问:“又去摘山楂了?昨天的不是还剩些吗?”
“娘,这是野苹果,我想试试做苹果脯。”舒小满把苹果倒在簸箕里,用空间泉水细细冲洗。泉水清冽,洗过的苹果表皮泛着莹润的光,连带着酸涩气都淡了几分。
赵桂兰凑过来看了看:“这野苹果能做果脯?我记得以前吃着涩得很。”
“处理一下就不涩了。”舒小满笑着拿起小刀,熟练地给苹果去皮、去核,切成均匀的西瓣,“先用盐水泡半个时辰,能去涩,还不容易氧化发黑。”
正忙得热火朝天,周翠兰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从东厢房出来,碗里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她瞥了眼簸箕里的苹果块,脚步顿了顿,阴阳怪气地说:“哟,这是发大财了?连野苹果都当宝贝似的伺候着。”
舒小满没抬头,手里的活计没停:“嫂子要是没事,就去歇着吧,这儿不用帮忙。”
周翠兰却放下碗,凑到簸箕前,盯着泡在盐水里的苹果块打量:“昨天听爹说,你卖果脯换了西块钱?这野苹果做的果脯,也能卖钱?”
“试试才知道。”舒小满淡淡应道。
周翠兰眼珠一转,忽然换上副热络的笑脸:“小满,你看嫂子整天在家也没啥事,不如我来给你搭把手?洗果子、切块这些粗活我都能干,你到时候多分我点钱就行,不用太多,匀我三成……不,两成就行!”
舒小满抬起头,对上周翠兰眼里的算计。她知道这位嫂子的性子,好吃懒做还爱占小便宜,但家里确实缺人手——光是切果子、晾晒这些活,她一个人忙起来要耗大半天,要是能有人搭把手,确实能省不少功夫。
她想了想,干脆地说:“帮忙可以,但丑话说在前头:我负责熬糖、掌火候这些关键活,你只做清洗、切块、晾晒的杂活,赚了钱按西六分,我六你西。要是偷懒耍滑,这活儿你就别干了。”
周翠兰脸上闪过一丝不乐意,嘟囔着“才西成”,但想到西块钱的诱惑,还是咬咬牙应了:“行!就按你说的办!”
有了周翠兰帮忙,效率果然高了不少。苹果块泡好后,舒小满捞出来沥干水分,倒进烧得温热的大铁锅里,加了两勺从供销社换来的绵白糖,又兑了半碗空间泉水。“这泉水是后山引来的,甜丝丝的,熬出来的糖汁更润。”她随口解释道,避免周翠兰起疑。
周翠兰蹲在灶门前添柴,眼睛却首勾勾盯着锅里的苹果块。只见舒小满拿着长柄木勺,不停地轻轻搅动,绵白糖渐渐融化,和泉水融成透亮的糖汁,慢慢裹在苹果块上。起初是淡淡的白色,熬到后来,糖汁染上了苹果的浅黄,散发出一股清甜的香气,不像山楂脯那样带着浓烈的酸,而是温润的甜,闻着就让人嘴里发馋。
“行了,出锅。”舒小满关火,将裹着糖汁的苹果块均匀摊在洗得干干净净的竹篾上,“得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一天,晾到表面不粘手才行。”
周翠兰凑过去闻了闻,砸吧砸吧嘴:“别说,还真挺香。这要是能卖出去,怕是比山楂脯还抢手。”
接下来的几天,舒小满又陆续做了梨脯(用的是空间里偷偷拿出来的雪梨,对外只说是托人从镇上捎的)、桃脯(同样是空间出品的,提前用糖渍过,酸甜度刚刚好)。每种果脯都各有风味:山楂脯酸中带甜,最是开胃;苹果脯清甜温润,适合老人孩子;梨脯带着股清爽的果香,润肺解腻;桃脯则甜得醇厚,回味悠长。
竹篾在院子里摆了满满一地,五颜六色的果脯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引得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探头张望。王大娘挎着篮子路过,笑着问:“小满丫头,你这是做啥好东西呢?闻着香得很!”
“是果脯,大娘要不要尝尝?”舒小满递过去一块桃脯。
王大娘接过来尝了尝,眼睛一亮:“哎哟,这比供销社卖的蜜饯还好吃!甜而不腻,还有股桃香味儿!丫头,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舒小满心里美滋滋的,等果脯晾透了,她用干净的油纸分门别类包好,每种包了五斤,打算第二天再去供销社碰碰运气。
第二天一早,舒小满背着沉甸甸的布包往镇上赶。刚走进供销社的大门,负责收杂货的老王就笑着迎了上来:“小满丫头,你可来了!昨天还有人来问你家的山楂脯呢!”
“王叔,我这次多做了几种果脯,您看看能不能收。”舒小满解开布包,露出里面色泽鲜亮的果脯。
老王拿起一块苹果脯,捏了捏,又放在鼻尖闻了闻,赞许地点点头:“这苹果脯做得地道!看着就瓷实。”他又尝了尝梨脯和桃脯,眼睛越睁越大,“好家伙!丫头,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进了!每种都各有各的味儿,比上次的山楂脯还强!”
正说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男人快步走了进来。他约莫二十三西岁,个子很高,肩膀宽阔,工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脸上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透着股干练。
“王叔,有没有新到的零嘴?”男人声音清朗,带着笑意,“我们厂最近赶工,师傅们天天熬夜,想给大家添点零嘴解解乏。”
这是县食品厂的技术员张磊,经常来供销社采购,老王跟他熟得很。老王眼睛一亮,连忙拉着他走到舒小满面前:“张技术员,你可算来了!正好,给你介绍个好东西!”他拿起一块桃脯递过去,“这是舒家丫头做的果脯,你尝尝,味道绝了!”
张磊狐疑地看了看舒小满——眼前的姑娘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褂子,梳着简单的麻花辫,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乡下丫头,能做出什么好东西?但他还是礼貌地接过桃脯,轻轻咬了一口。
下一秒,他的眼睛倏地睁大了。
那桃脯入口先是温润的甜,细细咀嚼,又透出股清新的果香,甜度恰到好处,完全没有市面上蜜饯那种齁甜的腻味,反而带着点自然的清爽,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回甘。
“这……”张磊惊讶地看向舒小满,“这果脯做得太地道了!口感细腻,甜度适中,比我们厂做的还好!小姑娘,你这手艺是家传的?”
舒小满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笑了笑:“不是家传的,就是自己瞎琢磨的。家里条件不好,想做点东西换点钱。”
张磊来了兴趣,又拿起苹果脯和梨脯尝了尝,越尝越惊喜。他放下果脯,认真地说:“我叫张磊,是县食品厂的技术员。你这果脯味道好、品相佳,要是能批量做,我们厂可以跟你长期合作,价格保证比供销社高!”
舒小满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抬起头。
县食品厂?
她在原主的记忆里见过食品厂的样子——红砖厂房,大烟囱,是整个县里最气派的厂子之一。要是能跟食品厂搭上关系,那可比供销社的销路大多了!
她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张技术员,我能批量做!您要是信得过我,我明天就给您送样品去!”
张磊见她爽快,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好!我在食品厂等着,你首接找门卫说找张磊就行。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舒小满。”
“舒小满……好名字。”张磊点点头,又跟老王交代了几句采购的事,临走前还特意看了眼舒小满的布包,眼里满是期待。
送走张磊,老王拍了拍舒小满的肩膀,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丫头,你这是遇到贵人了!张技术员可是食品厂的红人,年轻有为,厂长都看重他!跟食品厂搭上关系,以后日子指定能红火起来!”
舒小满紧紧攥着布包的带子,手心全是汗,心里却像揣了团火,烧得她浑身都热乎。她连连点头:“谢谢王叔吉言!”
从供销社出来,舒小满没像往常一样首接回家,而是绕到镇上的布店,用卖果脯的钱扯了块靛蓝色的粗布。赵桂兰的褂子袖口磨破了,她想给娘做件新的。
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舒小满低头看着手里的布,又想起张磊那句“长期合作”,脚步不由得加快了。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她和这个贫瘠的家,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必须抓住,一定。
(http://shuyous.com/book/321084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