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满没敢首接把麻辣烫拿到供销社去,怕太扎眼。她想了个办法,先做些简易版的,用陶罐装着,让老王带到县城,分给供销社的几个职工尝尝。
第二天,老王回来,一脸兴奋:“小满丫头,你那麻辣烫绝了!李主任吃了都说好,说要是能做成方便携带的,供销社愿意试着卖!”
舒小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简易版麻辣烫就是把煮好的菜和汤装进陶罐,封好口,吃的时候加热就行。这样既符合供销社的售卖方式,又能保留味道。
她立刻动手准备。空间里的蔬菜长得正好,土豆、白菜、萝卜、豆角……应有尽有。她还从空间拿出些粉丝和干货,泡发后一起煮。汤底则用骨头熬制,再加入辣椒、花椒、姜片等调料,熬得浓浓郁郁。
赵桂兰和周翠兰也来帮忙。赵桂兰负责清洗蔬菜,周翠兰则学着打包陶罐。一开始周翠兰笨手笨脚的,封不好口,汤总漏出来。舒小满没嫌她,耐心教她:“先用油纸把罐口包紧,再用麻绳缠几圈,这样就不会漏了。”
周翠兰嘴上不说,心里却记着她的好,后来打包越来越熟练。
三天后,五十罐麻辣烫准备好了。老王来取货时,看着一箱子陶罐,忍不住笑:“小满丫头,你这是要把县城人的舌头都勾住啊!”
这次舒小满没让老王首接带去供销社,而是跟他一起去了县城。她想亲自看看供销社的销售情况,顺便再跟李主任谈谈租门面的事。
到了供销社,李主任看到舒小满,热情地迎上来:“舒同志,你这麻辣烫可是个新鲜东西,我们职工都说好。我打算先摆在食品区最显眼的位置,标两毛钱一罐,你看怎么样?”
两毛钱一罐,不算便宜,但舒小满觉得值这个价,点头应了。
正说着,就见一个穿着干部服的年轻男人走过来,好奇地问:“李主任,这是啥?闻着挺香。”
李主任介绍:“这是下面公社的舒同志做的麻辣烫,味道不错,小张你要不要尝尝?”
那男人叫张磊,是县食品厂的技术员。他拿起一罐麻辣烫,打开尝了尝,眼睛一亮:“这味道绝了!比我们厂做的罐头有特色多了!”
他转向舒小满:“舒同志,你这手艺是家传的?有没有想过批量生产?”
舒小满愣了一下:“批量生产?”
“是啊,”张磊说,“要是能做出配方,我们食品厂可以跟你合作,把这麻辣烫做成罐头,销往各地,到时候你的收入可就不止这点了。”
舒小满心里一动,这可比自己开店厉害多了!但她没立刻答应,只说回去考虑考虑。
离开供销社,舒小满去了那家杂货铺,跟店主说定下门面。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她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她在县城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梦想的新起点。
回去的路上,老王说:“那小张技术员可是个能人,要是能跟食品厂挂上钩,你可就真出息了。”
舒小满笑着点头,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合作可以,但配方得攥在自己手里。她要走的路还长,一步都不能错。
回到家,舒小满把和张磊的谈话跟家里人说了。赵桂兰这次没反对,只说:“你自己拿主意,娘信你。”
周翠兰在一旁听着,忽然说:“要是真跟食品厂合作,打包的活儿能不能算我一个?我现在打包可快了。”
舒小满看她一眼,笑着说:“当然算你一个。”
周翠兰嘴角偷偷扬起一丝笑意,低头继续择菜。厨房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映着三个人忙碌的身影,竟有了几分难得的和睦。
(http://shuyous.com/book/321084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