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我就被一阵阵的鞭炮声吵醒了。
不是那种过年时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密集轰炸,而是一种带着节奏,像是庆祝,又像是宣告的,断断续续的声响,在清晨的薄雾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悠远。
我翻了个身,习惯性地摸到床头的手机,看了一眼时间,才五点半。
这村庆大典,还真是够早的。
我又继续沉沉睡去。
待天大亮的时候,才起了床。
阿强妈妈备在桌上的早餐包子是那种手工做的,面皮松软,馅料鲜美,就着清爽的小菜,吃得我胃里暖洋洋的。
吃完早餐,我想出去走走。
刚走出门,就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守在门口,是阿强的邻居小雅。
六七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干净的粉色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
大大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
小女孩的声音糯糯的。
“林姐姐,强哥哥让我等你。”
“强哥哥说你今天会跟着我的。”
我笑了,伸出手:“好呀,我跟着你。”
她的小手软软的,让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
“姐姐,强哥哥说让我带你去旧屋区逛逛。”小雅拉着我。
“好的。”我笑着说。
小雅似乎有些犹豫,用一种带着点点期盼的语气说:“可是林姐姐,今天新屋区那边很热闹的,有舞龙舞狮,你不想去看看吗?”
那双大眼睛扑闪着,写满了“我想去”。
我不禁哑然失笑。
想起昨晚阿强和我说得明明白白的交代。
他说村庆主要在新屋区那边举行,考虑到我昨天跟秀珍婶她们起了点小摩擦,怕我这个外乡人不了解村里的规矩,万一在庆典上又闹出点什么,他和他阿妈都忙着,也顾不上我。
所以,他建议我最好还是在另一片相对独立的旧屋区走走,拍点安静的素材。
我当然表示理解,毕竟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添乱的。
再说,首播计划泡汤后,我对那些大同小异的民俗庆典,兴趣也确实不大。
我摸了摸她的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不那么敷衍。
“新屋区人挤人的,有什么意思?咱们去旧屋区,清静,说不定更好玩呢。”
小雅的小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还是乖巧地应道:“好的。”
阿强的家,正好处于新旧屋区的交界地带。
我们一转弯,周遭的喧嚣便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渐渐远去。
小雅熟门熟路地领着我,朝着旧屋区的深处走去。
这旧屋区,与我刚进村时看到的新屋区,简首是两个世界。
新屋区那边,一栋栋崭新的两三层小洋楼拔地而起,外墙贴着亮丽的瓷砖,家家户户都带着精致的小院子,院里种着花草,有的还停着锃亮的小汽车,一派欣欣向荣、生活富足的景象。
而旧屋区,则是另一番景象。
入目所及,皆是老旧的瓦房。
许多房子己经明显破败不堪,屋顶上的瓦片残缺不全,墙壁也剥落了,露出里面灰色的砖石。一些房子甚至己经坍塌了一半,只剩下断壁残垣,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有故事感。
在今天这样热闹的庆典日子,旧屋区的冷清,仿佛被整个村庄遗忘了一般。
我举起手中的摄像机,本能地想记录下眼前这幅苍凉的景象,镜头对准那些斑驳的墙壁、空洞的窗棂,却又觉得有些不忍。这种不忍,并非全然的感性,更多的是一种对信息价值的初步判断——这些残垣断壁,除了视觉上的冲击,还能提供什么?
它们背后的故事,与我的目标是否有关联?
可以想象,在不太遥远的年岁里,这里也曾是人声鼎沸、炊烟袅袅的所在。清晨,公鸡打鸣,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第一缕炊烟;傍晚,孩子们在巷道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在门口摇着蒲扇闲聊,每个院子里都充满了饭菜的香气和家人的欢声笑语。那时的生活,也一定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我放慢了脚步,小雅也乖巧地配合着我的节奏。
我们俩一前一后,慢慢地走在旧屋区的村道上。
村道是用大小不一的青石板铺成的,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岁、多少脚步的打磨,石板表面己经变得异常光滑,甚至有些地方还微微下凹,形成浅浅的弧度。石板缝隙间,以及路边潮湿的角落,都长满了青苔,湿漉漉的,带着一种清冷气息和淡淡的土腥味。
我正细细打量着一处塌了半边屋顶的院落,眼角余光,忽然瞥到了一个身影。
就在不远处,几棵枝繁叶茂的果树下,静静地站着一个女人。
她背对着我,正眺望着远方的山坡。
那一瞬间,我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
她穿着一件旗袍。
是一件极为素雅的青色旗袍。
那青,不是明亮的湖蓝,也不是沉闷的墨绿,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带着一丝灰调的、如同烟雨江南天空般的颜色。料子似乎是极好的绸缎,在晨光下泛着一层内敛而柔和的光泽,却又不过分张扬。旗袍的裁剪极为得体,完美地勾勒出她玲珑有致的身段,从纤细的脖颈,到圆润的肩头,再到不盈一握的腰肢,以及微微上翘的,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而优雅,宛如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即使只是一个背影,也散发着一种与周遭破败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气息。这身旗袍,绝非凡品。那青色,低调却又透着贵气,料子和剪裁,没有一定的底蕴和品味是撑不起来的。在这样的旧屋区,简首像一幅色彩浓烈却又突兀的油画硬生生嵌入了水墨残卷。
我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脑子飞快转动起来。
这个女人是谁?游客?不太像。
旧屋区这种地方,对普通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更别说会特意打扮成这样。
本地人?更不可能。这身行头和气质,与我目前见过的所有村民都大相径庭。
那么,她出现在这里,是巧合,还是刻意?
她眺望山坡,是在看风景,还是在等什么人,或者传递什么信息?
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出现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村庆这个节点上。
这本身就是个信息点。
我确实想搞清楚。但莫让那句“太过出头,未必是什么好事”的警告,此刻格外清晰。
我一个外来者,在村民关系本就微妙的莫家村,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火烧身。
探究真相的欲望再强烈,也得先评估风险。
我轻轻碰了碰小雅的胳膊,示意她也停下脚步。
小雅很乖巧,立刻安静下来,顺着我的目光望去,小脸上也露出一丝困惑。
然后,我们两人就这么静静地站在原地,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远远地看着那个旗袍女人。
(http://shuyous.com/book/3068416-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