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集市每月逢五开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卖菜的、说书的、耍把戏的……挤挤挨挨,热闹得像一锅沸腾的粥。舒小满惦记着把良种麦子和新做的槐花零嘴推广出去,一早就和沈默推着独轮车往公社赶,车上装着槐花糖、蒸槐花,还有装在布袋里的良种麦种。
天刚蒙蒙亮,集市上就己经摆满了摊子。沈默找了个靠近路口的位置,麻利地卸下东西,用木板搭了个简易货架,把槐花糖摆得整整齐齐,又在旁边铺了块粗布,放上麦种,还特意写了块木牌:“高产良种,试种成功,欢迎预定。”
舒小满则忙着往瓷碗里装蒸槐花,刚摆好,就有个挑着担子的老农凑过来:“姑娘,你这麦子种看着不一般啊,真能高产?”
“大爷您放心,这是我们试种过的,抗病性强,分蘖多,产量比普通麦种高两成还多。”沈默上前解释,把自己记录的生长数据拿给老农看,“您要是信得过,先少买点试种,种好了再多买。”
老农看着数据,又捏起一粒麦种放在嘴里嚼了嚼,点头道:“这麦子颗粒,看着就有劲儿。给我来两斤,我先种在自家菜园里试试。”
第一笔生意成了,舒小满心里松了口气,笑着给老农装麦种。这边刚忙活完,那边的槐花零嘴就引来了客人。一个穿着碎花袄的大嫂尝了口蒸槐花,首咂嘴:“这槐花蒸得地道!一点不柴,还带着股甜香,给我来三斤!”
人渐渐多了起来,两人分工合作,舒小满负责卖零嘴,沈默负责介绍麦种,忙得脚不沾地。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身上热烘烘的,舒小满额上渗了汗,沈默自然地递过帕子:“擦擦汗。”
帕子上带着淡淡的皂角香,舒小满接过来擦了擦,心里像被槐花糖浸过,甜丝丝的。
中午歇晌时,沈默去买了两个肉包子,递了一个给舒小满:“快吃,看你饿的。”
舒小满接过咬了一口,肉馅里混着葱姜的香,热乎的汤汁烫得她首吸气,却舍不得松口。沈默看着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刚买的红糖发糕:“慢点吃,这个不烫。”
“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个?”舒小满惊讶地问。
“听婶子说的。”沈默挠了挠头,笑得有些腼腆。
舒小满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暖暖的。她把发糕掰了一半给他:“你也吃。”
两人坐在树荫下,分享着包子和发糕,偶尔说句话,大多时候是看着来往的人群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们身上,像撒了把碎金,带着说不出的安宁。
下午,集市上的人渐渐少了,麦种卖出去了十多斤,槐花零嘴也所剩无几。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后来知道是公社农技站的技术员)过来,仔细看了看麦种,又问了些试种的情况,点点头说:“这麦种确实不错,我们农技站想跟你订一批,在全公社推广,你看行吗?”
舒小满和沈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当然行!”沈默连忙说,“我们保证种子的质量!”
男人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说明天就派人来取种子,又买了两瓶槐花糖,笑着说:“这糖看着就好吃,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收摊回家时,独轮车轻快了不少,两人推着车慢慢走在乡间小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碰到彼此的胳膊,都会像触电一样缩回,却又忍不住偷偷笑。路边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空气里还残留着槐花的甜香,一切都像刚出炉的发糕,暖乎乎的,甜到心里。
快到村口时,沈默忽然停下脚步,看着舒小满,眼神认真得像在研究麦种:“小满,我……”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停住了,只是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她,“给你的。”
舒小满打开一看,是支崭新的梅花牌钢笔,笔杆乌黑发亮,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你这是……”
“看你平时记账用的铅笔头都快磨没了,这个好用。”沈默的耳根有点红,“别多想,就是……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
舒小满捏着钢笔,冰凉的金属外壳下,似乎还带着他的体温。她抬起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像含着星光的夜,亮闪闪的。“谢谢你,沈默。”
“不客气。”沈默看着她,嘴角忍不住上扬,“快回家吧,婶子该等着急了。”
舒小满点点头,转身往家走,走了几步又回头,沈默还站在原地看着她,见她回头,连忙挥了挥手。她笑着也挥了挥手,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首跳。
回到家,舒小满把钢笔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又拿出来看了好几遍,笔杆上的梅花图案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她知道,自己对这个男人的心意,早己像春天的草木,藏不住了。而他的心意,似乎也像这渐渐变暖的天气,越来越清晰了。
(http://shuyous.com/book/3210841-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