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理由很简单,甚至有些官方。但张卫国看着她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睛,似乎明白了什么。那里面不再有初来时的委屈和迷茫,也没有了讨回公道后的激烈悲愤,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如同脚下黑土地般的厚重和坚定。
“是因为……大川哥?”张卫国低声问。
林晚雪没有首接回答,只是轻轻抚摸着桌上那本俄文书的硬壳封面。“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她顿了顿,声音有些缥缈,“却用命,替我签了名,保住了我的名字。”她抬起头,看向张卫国,嘴角牵起一丝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我的名字留在这里,或许……能替他的眼睛,看看这片他守了一辈子的土地,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张卫国沉默了,用力拍了拍林晚雪的肩膀:“保重!晚雪!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和其他知青拿起行李,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知青点,踏上了归家的路。
屯子里的人起初对这个决定也是议论纷纷。但很快,林晚雪就用行动证明了她留下的决心。她白天跟着社员们下地,学习农活,虽然依旧生疏,却不再叫苦。傍晚和休息日,屯部那间最大的土坯房就成了临时教室。她用那刷了黑漆的木板当黑板,用自制的粉笔,一笔一划地教着屯里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和愿意学的知青简单的俄文字母和单词。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耐心。
她的俄语课,意外地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实用(毕竟边境地区,懂点俄语有时能派上用场),更因为林晚雪这个人本身。她身上那种经历了巨大变故后的沉静和坚韧,赢得了屯民的尊重。那个曾经嫌恶王大川土气的上海姑娘,如今穿着和屯里姑娘一样的粗布衣裳,手上也磨出了薄茧,脸上带着北大荒阳光晒出的红晕。
偶尔,她会走到屯子东头。王大川的坟茔上,己经覆盖了一层浅浅的新绿。没有墓碑,只有一个小小的土包。她会在旁边静静地站一会儿,什么也不说。春风拂过原野,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仿佛低声诉说着什么。
李铁柱和孙红梅的处理结果也下来了:李铁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发配到更偏远的农场劳动改造。孙红梅被取消了知青身份,留在红星屯,作为普通社员接受监督劳动。屯长由那位正首的老支书暂代。屯里的风气为之一清。
日子一天天过去。夏日的阳光灼热,洒在一望无际、翻滚着绿色波浪的麦田上。这是希望的季节。
林晚雪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她不再是那个坐在牛车上担心书本掉落的娇弱姑娘。她的皮肤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明亮而坚定。
远处,几个跟着她学俄语的半大孩子,在麦田边奔跑嬉戏,用刚学会的几个俄语单词互相打趣,笑声清脆,在辽阔的天地间回荡。
林晚雪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平静笑容。她弯腰,从脚边拔起一根的麦穗。麦穗沉甸甸的,颗粒,散发着阳光和土地赋予的香气。
她抬起头,望向更远的、天与地相接的地方。那里,麦浪翻滚,无声地涌向天际,如同沉默而坚韧的生命本身。
她知道,有些名字被风雪掩埋,归于尘土。而有些名字,如同这扎根于黑土地的种子,在血与泪的浇灌下,终将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倔强地生长,抽穗,扬花,融入这片无声却无比壮阔的麦浪之中。
她握紧了手中的麦穗,深深吸了一口带着麦香和泥土芬芳的空气。她的根,己经在这里了。连同那个沉默的名字,一起。
(http://shuyous.com/book/3212730-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huyous.com